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歲末疫情趨緩,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台北市華中扶輪社籌募愛心善款,於今(110)年11月13日上午在台北市士林區葫東區民活動中心,為社子地區30歲以上中低收入戶民眾做免費的肝病檢查、血液常規檢查、癌症指數檢查並加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教授、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肝基會執行長粘曉菁、國際扶輪3523地區總監曾東茂、台北市華中扶輪社社長張文彬、議員楊靜宇、藝人李國超、高欣欣夫婦和貴賓們一同祈福平安,希望接力傳愛,守護大家的健康!
肝硬化者半年內 無肝硬化者1年內檢查1次
肝癌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從「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到最後才會出現「腫瘤」。台灣肝病權威許金川教授30多年前做過研究,發現肝癌體積倍增時間的中位數是112天,最快也要29天;若換算成直徑,大概是從1公分變成1.3公分,也就是說,肝癌平均長大1倍的時間約需4個月。
當初做這項研究,是為了評估肝病患者多久該做1次超音波檢查,結論是有肝硬化的人每隔3至6個月,無肝硬化者每6至12個月追蹤1次就可以。按此追蹤頻率,就算發現肝癌,腫瘤通常不會超過3公分,都還來得及做根除治療。
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表示,肝基會曾於今(110)年3月11日在肝基會推動「你今年超了沒?腹超10年計劃」為弱勢及勞動朋友腹超篩檢展開起跑,10月3日再串聯全台灣北、中、南、東12家醫療院所同步腹超活動,當天上午3小時共篩檢1,912人,發現5人疑似肝癌、79人有性質不明肝腫瘤、6人有肝硬化、高達56%受檢民眾有脂肪肝。
扶輪社接力傳愛 藝人夫妻分享檢查經驗
肝基會特別集結扶輪人的愛心善款,為社子地區其中5個里的中低收入戶民眾做免費肝病抽血篩檢和腹部超音波檢查,希望藉由保肝篩檢活動,能及早引導患者到醫院定期追蹤檢查,搶在肝癌來臨之前建立防護。
華中扶輪社張文彬社長表示,台北市社子地區較多中低收入戶,這些都需要社會大眾給予更多的關懷。唯有社會多一點溫暖、多一點耐心,給予適時的協助,才能讓他們更健康自信的生活。此次,感謝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結合扶輪人的愛心善款,舉辦扶輪接力傳愛「你今年超了沒?」免費肝炎、肝癌及腹超篩檢活動,希望能為社子地區朋友的健康把關。
參與此次活動的藝人李國超、高欣欣夫婦多年前曾追隨演藝界前輩石英大哥參加肝基會保肝篩檢活動,活動中李國超檢查出有脂肪肝,但並未定期追蹤,直到此次同意為活動公益代言才驚覺,夫妻倆人立刻安排至醫療院所做成人健檢,一方面安心,另一方面也希望此次代言更有說服力。
檢查結果發現,抽血項目雖有些許紅字,高欣欣腹超發現膽結石,國超脂肪肝依然存在,總算都還是可以及時處理的問題,所以他們特別以自身經驗呼籲大家,健康絕不能憑感覺或找忙碌做藉口不去檢查,夫妻朋友親屬長輩都要相互關懷提醒,唯有早期發現,任何疾病都可能完全治癒。
延伸閱讀
-
金融業男子腹痛發現15公分肝腫瘤 免疫組合治療助存活
癌症新知 / 肝癌10664有1名50多歲從事金融業的男性,本身為B肝病患,因肚子脹痛不舒服就醫,超音波發現15公分肝腫瘤無法開刀,因無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醫師建議使用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3個月後,因腫瘤壞死縮小得以開刀切除,術後2至3個月持續追蹤,所幸目前肝臟無腫瘤也無併發症,恢復原先正常生活。 -
職場女性家庭事業兩頭燒 醫師曝「這2項」健檢不可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81現代職場女性角色真的不好當,上班忙工作、下班忙照顧家庭,總是家庭事業兩頭燒,往往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目前台灣染疫規模不斷擴大,讓大家開始重視自我健康管理,然而健康檢查項目繁多,到底該怎麼選,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提出2項建議以供民眾參考。 -
急性B型肝炎表現多樣 慢性B型肝炎無感嚴重恐釀肝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35陳女士是1位高階經理人,因為體檢發現有B型肝炎帶原,所以在門診追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暨消化系中心主任戴嘉言教授回憶,有段時間因為工作較忙碌,就疏於檢查,經過兩年才回到門診時,慢性B型肝炎已經併發肝癌,而且因為肝臟腫瘤比較大,治療成效有限,如今已不在人世。 -
晚期肝癌治療與時間賽跑 免疫療法合併標靶新藥求生機
癌症新知 / 肝癌3041近年來國內對於晚期肝癌患者,在肝功能良好的情況下,多建議採用所謂的合併治療,也就是1加1大於2的概念,例如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讓患者在多重藥物機轉作用下,提升治療反應率。 -
全球4分之1人口有脂肪肝 這樣做避免肝硬化及肝癌危機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532依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第4位,發生人數為1萬1,272人。肝臟相關病變早期並無明顯症狀,是不容忽視的沉默殺手,其相關死因序位及發生率都在前幾名,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