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去(109)年攝護腺癌高居男性國人10大死因第6名,因好發於高齡男性,病人人數也因人口老化而逐年攀升,更有逾3成的病人確診時就已經有轉移病灶。
攝護腺癌依據病情發展,採階段性治療方式,包括開刀、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當癌細胞轉移後,病人大多接受荷爾蒙治療,也就是所謂的去勢療法,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後,去勢療法就會逐漸失效,漫長的治療過程也讓許多病人逐漸失去目標和動力。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吳文正表示,針對轉移性去勢療法無效的攝護腺癌,目前已有精準醫療的標靶藥物,臨床上能有效延緩疾病惡化、提升病人整體存活率。精準療法的出現,可幫助BRCA基因突變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病人重新強化治療目標,也為部分病人在化療之前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治療突變基因 降低惡化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民國109年台灣癌症登記中心資料,逾32%的攝護腺癌病人在確診時,就已經進入轉移階段,當癌細胞轉移時,切除局部並無法解決問題,因此針對現行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治療方法有荷爾蒙治療與化學治療2大類別,然而接受荷爾蒙治療的病人在經過一段時間後,癌細胞可能產生抗藥性,使藥物逐漸失效,出現去勢抗性、去勢療法無效的狀況。
對於曾接受新荷爾蒙藥物治療後卻惡化的病人來說,過去就只剩下化學治療與荷爾蒙標靶治療的選項。隨著精準醫療趨勢發展,透過癌症基因檢測,攝護腺癌精準療法能協助醫師依據突變的基因進行治療,為病人量身打造適合的個人化治療方式。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生物標記物標靶治療,即為PARPi,將PARPi應用在突變的基因,使癌細胞失去修復功能,導致癌細胞死亡、降低疾病惡化風險。
及早基因檢測 擬定治療策略
目前國外臨床研究中發現整體攝護腺癌病人中,帶有突變基因者約占10%左右,突變基因可能造成細胞修復問題,因此國際上治療指引也建議轉移性攝護腺癌的病人更需要注意家族病史。吳文正表示,隨著基因檢測與定序技術進步,建議病人可以主動詢問醫師,評估基因檢測的需求,並且考慮在術後,及早做組織檢體檢測,待透過檢測報告的結果,找出腫瘤突變的癌症基因,擬定適合的治療策略,才不會錯過理想的治療時機,積極達到治療目標,讓健康不攝腺。
吳文正分享曾有一位病人,是一名教授,剛退休本來該是準備享福的時候,卻被診斷出攝護腺癌,然而在病人積極配合接受治療之下,至今已獲得控制持續追蹤治療超過15年!相信在攝護腺癌治療精準醫療的標靶藥物出現後,更能夠重新強化其治療目標,幫助病人延長存活時間。
吳文正也呼籲病人能保持積極心態遵循醫囑,透過醫病溝通,觀察疾病治療的狀況,醫師會提供病人專業建議與更多的治療選擇。也提醒家屬能陪伴病人一同回診了解治療新選擇,給予支持,迎接未來的新曙光。
延伸閱讀
-
3期腸癌婦怕染疫不回診 拖到肛門流膿就醫發現已第4期
癌症新知 / 腸癌2933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4年為國內10大癌症之冠,但篩檢量已經降低15%。楊純豪教授表示,臨床發現近年疫情造成民眾篩檢意願下降,更有2成患者可能延誤治療,晚期確診比例可能上升。 -
奧斯卡影帝威廉赫特病逝享年71歲 4年前確診攝護腺癌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077以《蜘蛛女之吻》獲得奧斯卡、坎城影帝殊榮,並憑《意外的旅客》成為金馬獎史上唯一一次的外語片競賽最佳男主角得主的美國男星威廉赫特(William McChord Hurt),13日不幸病逝,享年71歲,他於2018年曾公開罹癌病史,確診為末期攝護腺癌。 -
管腔型乳癌治療副作用大 健保擴大口服標靶藥物可給付
癌症新知 / 乳癌1746乳癌已邁入個人化醫療的時代,當患者前來就診時,醫師會進行病理切片,依照乳癌細胞的生物特性,包含荷爾蒙受體與HER2受體表現情況判斷為陽性或陰性,並於確立乳癌的型別後,更進一步決定治療方針。黃俊升教授指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的「管腔型乳癌」約占診斷的6至7成,屬於侵襲性較低的型別,普遍預後不會太差。 -
1次揪出肺癌突變基因! 次世代基因定序提升肺癌預後
癌症新知 / 肺癌1567今日肺癌治療已邁入精準治療世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為了傳遞「肺癌治療的多元性」與「次世代基因定序的重要性」,特別與台灣諾華合作,舉辦罕見肺癌展覽,期盼透過活潑的插圖與動畫,提升民眾病識感,避免患者確診肺癌後消極面對,更期盼能帶給患者治療動力! -
腎臟癌發現多已晚期 多重標靶藥物已納入健保造福癌友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1628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7年腎癌確診人數為1437人,相較前於5年前發生人數成長逾2成,裘主任表示,這與超音波、電腦斷層等檢驗普及有關,許多人透過健康檢查,得以提早發現確診。裘坤元主任指出,腎臟位置在腹腔較深處的地方,加上早期腎癌症狀不明顯,等到出現血尿、腹部腫塊及腰部痠痛時,多已到了晚期,甚至可能轉移至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