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每8名成人有1人腎病變 三高危險群尤應慎防高腎壓

2759
陳如頤 報導
全台每8名成人有1人腎病變 三高危險群尤應慎防高腎壓
▲國健署調查發現,罹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成年民眾,在5年內罹患腎臟病的機率分別是非三高患者的1.7倍、2.3倍及1.6倍。(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台灣每8名成年人中,約有1人腎臟病變,盛行率達1成2,病友人數超過200萬人。衛福部國健署以及相關醫界代表共同呼籲,三高族群應定期接受尿蛋白與腎絲球過濾率(eGFR)檢測,了解腎臟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三高患者必須妥善控制病情 否則將影響腎功能


林先生為三高病友,但自覺身體狀況還不錯,去年疫情期間感到疲憊、出現泡泡尿,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檢測,意外發現,腎臟功能異常,瀕臨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所幸及早接受治療,調整生活型態,延緩腎功能惡化,免於洗腎威脅。


「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為腎臟病常見的危險因子。」國健署長吳昭軍說,三高患者必須妥善控制病情,接受治療,否則將會損害腎臟、影響腎功能。


國健署調查發現,罹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成年民眾,在5年內罹患腎臟病的機率分別是非三高患者的1.7倍、2.3倍及1.6倍。


國健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9歲以上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的腎臟病病人,比起非三高之腎臟病病人,盛行率分別為3.8倍、2.6倍及4.6倍。


預防慢性腎臟病除了控制三高 更要留意高腎壓


「想要預防慢性腎臟病,除了控制三高,更要留意高腎壓。」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說,大量血液通過腎臟時、血管內壓力上升,形成「腎壓(腎絲球內壓)」,若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腎臟代謝功能負擔加重,導致腎壓過高,造成腎臟損傷。


何謂「高腎壓」? 就是腎臟血管內壓力變大


黃尚志表示,「腎臟就像是身體的汙水處理廠」,如果流入的汙水過量、含有太多廢棄物,一旦汙水處理廠故障,就是「高腎壓」,也就是腎臟血管內壓力變大,造成腎壓(腎絲球內壓)。


黃尚志說,腎壓與血壓息息相關,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壓狀態下,腎臟將無法有效過濾身體中的廢物,此時腎壓就會升高。如果處於高血糖狀態,腎絲球容易硬化或腎元破壞,造成腎臟損傷。


台灣腎臟醫學會發起「2025台灣腎力」計畫 從3方面著手


2022年3月10日「世界腎臟日」的主題就是「全民腎康」,台灣腎臟醫學會發起「2025台灣腎力」計畫,期望從3大面向提升患者的「腎臟健康識能」:


1.定期執行篩檢:增進高風險族群定期篩檢率,期盼與基層及相關學會合作,宣導三高族群應定期檢查腎臟功能。


2.早期介入照護:國健署與台灣腎臟醫學會攜手編製「早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手冊」,提供基層醫師作為臨床診斷的參考指引,以推動早期介入與治療,阻緩腎臟惡化速度。


3.廣擴照護量能:持續招募專科與非專科基層診所投入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的認證行列,以精進並擴充基層醫療單位在早期慢性腎臟病的照護量能,提供患者更好的腎臟照護品質。


醫界專家提出「護腎之道」 醫病共同努力守護


至於相關學會也提出「護腎之道」,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尿病患者應每日監測血糖,並建議每年需檢查1次。台灣高血壓學會提醒高血壓患者定期紀錄血壓、追蹤腎功能,才能清楚掌握身體健康狀況。


台灣老年醫學醫學會提醒,民眾應遵從醫囑、規律回診的重要性。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建議,民眾可以藉由日常規律的運動,促進健康。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呼籲,基層診所加入腎病健促機構的認證,共同強化腎臟照護量能。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