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治療與時間賽跑 免疫療法合併標靶新藥求生機

4974
陳如頤 報導
晚期肝癌治療與時間賽跑 免疫療法合併標靶新藥求生機
▲晚期肝癌患者在治療上得跟病程賽跑,必須要在肝功能良好時,使用有效藥物來治療,以獲得較好的療效。(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如頤/台中報導】台灣約有5、6成肝癌患者在診斷之時已經屬於中晚期,且往往合併有肝硬化現象。而根據國健署的統計資料顯示,過去晚期患者平均存活期僅6個月。因此在治療方面,晚期肝癌患者在治療上得跟病程賽跑,必須要在肝功能良好時,使用有效藥物來治療,以獲得較好的療效。1名年近50歲的中年婦女在就診時發現為多發性肝癌,屬於肝癌晚期患者,且最大的15公分的腫瘤已破裂出血,呈現休克的情況,經過緊急手術仍又短期間復發,後來經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臨床狀況才好轉,目前存活已超過3年。


肝炎患者、酒精性肝炎者 是肝癌2大高風險群


肝臟是人體沉默的器官,罹患肝癌在早期大多完全沒有症狀。一旦出現吃不下、臉色變黃,肚子積滿腹水時,大多已經走到末期階段;也因肝癌有這樣的特性,能夠在早期被治療的機率相對較低,因此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對防治肝癌來說相當重要。


童綜合醫院肝癌治療團隊主持人薛冠群醫師表示,首先要了解哪些人是肝癌高危險群,以便進一步預防,包括病毒性肝炎帶原者,例如B肝、C肝患者,或是有長期飲酒習慣導致酒精性肝炎的人,亦或是其他原因造成肝硬化的患者,這幾大族群是台灣肝癌患者的高風險因子。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飲食西化又加上缺少運動的關係,脂肪肝病變,這個現代人的文明病越來越多。除了酗酒造成的酒精性脂肪肝病變,代謝症候群患者合併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也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所以,若屬於上述高風險族群,就要有預防肝癌的概念,並定期做肝臟功能及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揪出病灶。


免疫療法合併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 延長患者存活期


近年來國內對於晚期肝癌患者,在肝功能良好的情況下,多建議採用所謂的合併治療,也就是1加1大於2的概念,例如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讓患者在多重藥物機轉作用下,提升治療反應率。


薛冠群醫師說明,所謂「治療反應率」是指經治療後腫瘤縮小或數目變少的比例,反應率高才有機會讓腫瘤縮小或顆數變少,以便爭取更多根除性治療的選項,例如手術治療或肝臟移植等讓腫瘤完全消失的方式,進而延長病人的存活期。


而談到合併療法中的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原理,是指透過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的機制,讓癌細胞失去血流供應無法獲得營養而凋亡,並降低腫瘤轉移到肝外器官或是血管侵犯的機會;若再加上免疫療法,藉由增強自身免疫力去對抗癌細胞,在雙重藥物相輔相成的作用機轉交互作用下,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成效。


治療成效的關鍵 肝功能扮演重要角色


薛冠群醫師進一步補充,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物治療的關鍵在於患者的肝功能。從臨床上來看,若患者尚存有良好的肝功能,對於不管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或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大多能穩定腫瘤狀況甚至消滅部分病灶;若是等到大部分肝功能皆失去時才使用,藥效就會大打折扣,同時脆弱的肝臟無法忍受這些藥物的治療副作用。


不管從文獻或臨床上觀察都可發現,比起單一使用免疫藥物或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物治療的成效表現優異,對腫瘤的反應度很高,可從1成提升至3成左右,甚至有6或7成以上的腫瘤獲得控制;很可惜的是受限於健保給付規定,這種合併治療目前健保並無給付,僅有部分口服或注射之標靶藥物有給付。不過,還是建議符合條件且經濟條件許可的病人,能夠使用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物,為自己的治療做出最佳的選擇。


薛冠群醫師也分享了2名30多歲的男性個案,就診時屬於晚期的大腫瘤患者,經過手術切除仍然多處肝內復發,在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物治療下,治療的反應率相當高,最終透過肝臟移植手術重獲新生。許多案例在過去可能都被宣判僅剩餘命不到半年,如今透過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選項,成效都相當良好,不但延長了生命,也重啟人生的希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老年低頭族注意! 過度用3C恐加速「這病」視力模糊
▸兒童染Omicron恐抽搐合併發燒 專家建議居家常備用藥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