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教父廖老大自曝錯誤減重黑歷史 靠胃切手術瘦下來

3914
楊芷晴 報導
賽車教父廖老大自曝錯誤減重黑歷史 靠胃切手術瘦下來
▲黃致錕院長指出,體重控制一直以來與健康指標有正相關,醫學上早已有無數研究證實,過度肥胖者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的機率愈高,死亡率也較一般人高。(圖/黃致錕醫師提供)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台灣賽車教父廖老大(廖志賢)日前曾在直播提及自己過去體重飆破100公斤,同時患有高血壓和早期糖尿病,為了健康而減重,以激烈的節食手段或吃市售減肥藥,卻都以復胖告終,最終靠袖狀胃切除手術減重成功。


重度肥胖合併慢性病 可申請健保給付接受減重手術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指出,體重控制一直以來與健康指標有正相關,醫學上早已有無數研究證實,過度肥胖者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的機率愈高,死亡率也較一般人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身體質量指數(BMI)只要超過27,抑或男性腰圍大於或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或等於80公分即構成「肥胖」,若BMI超過35 為重度肥胖。譬如175公分的男性體重到達100公斤,BMI就有32.7。自去年開始,如果BMI 超過32.5,同時合併相關併發症及慢性疾病,就能申請健保給付,接受外科減重手術治療。


減重手術主要有胃繞道手術、袖狀胃切除手術和縮胃曠腸等術式,而賽車教父廖老大在直播中提到他百公斤時接受黃致錕院長的「胃切」手術其實就是袖狀胃切除手術,術後隨著體重下降至標準範圍,身體也逐漸恢復健康。


袖狀胃切除手術擔心復胖—建議考慮合併小腸繞道手術


黃致錕院長表示,袖狀胃切除手術是利用腹腔鏡將胃大彎部分垂直切除約70%左右的胃容量,胃大彎是分泌飢餓激素的部位,切除後便能大幅降低患者的飢餓感、胃容量下降,少量進食就會有飽足感,且短、中期減重效果顯著,體內沒有異物植入,手術風險又比胃繞道手術低,手術時間與恢復期都相對較短。加上因為沒有改變腸道吸收,營養吸收不良大幅度減少。


然而,黃致錕院長補充說明,與複雜度高的胃繞道手術相比,袖狀胃切除手術的復胖機率會相對高一些。若出現復胖情況,患者應同步檢視術後是否有錯誤的飲食習慣,像是以喝飲料、吃零食取代正餐;若因壓力出現情緒性進食則需考慮合併身心科治療;若是腸胃道荷爾蒙紊亂,患者會比常人更容易感到飢餓,此時會建議考慮合併小腸繞道手術,BMI超過50以上的患者也適合加入小腸繞道手術,以減少復胖機率,如縮胃曠腸或是縮胃繞腸手術。


減重手術須經由醫師評估 術後仍須調整飲食


黃致錕院長建議,如有民眾因過胖引發身體疾病,應考慮積極接受減重治療,減重手術前須經胃鏡檢查,由醫師評估確認手術合適性,袖狀胃的切除大小是經過醫學精準計算的結果,保留太多可能會造成減重效果不佳或復胖率高,保留太少也可能會使患者進食量過少,造成往後體力虛弱,因此切除部位多寡並非患者能自行指定。術後3個月需調整飲食速度及種類,學會細嚼慢嚥,避免菸酒及刺激辛辣物,也需適時補充維生素,幫助維持營養均衡。


更多NOW健康報導
▸居隔期間毛寶貝怎麼如廁? 專家傳授居家訓練1次上手
▸全台每4人有1人高血脂 3大高危族群更應控制壞膽固醇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