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郁茹/台中報導】1名50歲王姓婦人日前安排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時,發現肺部毛玻璃狀肺結節與去年相較明顯變大,她原想繼續追蹤就好,但家人擔心會惡化,積極鼓勵治療,經過醫病溝通後,決定採用「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化驗檢體確診為肺癌0期,目前正配合治療,恢復狀況良好。
肺結節變大要注意! 有較高風險為癌症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說明,肺部結節是指小於3公分的肺部腫瘤,若民眾過去肺部曾有黴菌感染、發炎、肺結核等情形,都會讓肺部出現結節或纖維化病灶,通常不會有什麼症狀。但如發現肺結節較大,且明顯變化,醫師經由影像判斷有較高惡性風險,必須近一步確認是否為早期肺癌,及進行後續手術與相關治療。
針對該名病人情況,劉柏毅指出,患者本身不抽菸,平時也無喘咳症狀,但去年健檢發現有0.8公分的肺結節,今年追蹤結節有變大情形,長大到1.5公分,因此建議進一步診斷治療。
▲肺部結節是指小於3公分的肺部腫瘤,通常不會有什麼症狀。(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劉柏毅也透露,與王太太溝通後決定透過「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術後2至3天即返家休養,儘管化驗結果確定為肺腺癌0期,不過成功治癒機率可達9成以上,術後也能保存肺功能達到好的生活品質。
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 有較高風險為癌症
關於「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劉柏毅說明,是指藉由單一胸腔開口進行胸腔鏡手術,藉由內視鏡上的高解析度影像及精細的內視鏡器械,經由肋骨的間隙進入胸腔,其有別傳統開胸手術,不需要切斷肋骨,傷口從2、30公分長,大幅縮小至3公分左右,傷口小、疼痛程度較輕微,不易傷口感染或降低呼吸功能,減少併發症,可讓病人快速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
劉柏毅呼籲,若民眾本身有家族病史、抽菸習慣或長期處於空氣污染環境,需提高警覺!早期肺癌通常沒有症狀,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能夠早期發現,若一旦有體重驟減、咳嗽帶血、胸痛等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提早治療,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期。
更多NOW健康報導
▸角膜塑型恢復白天正常視力 適用大人小孩但這些人除外
▸菜花病毒潛伏體內免疫下降易發病 中醫治療採外敷內用
延伸閱讀
-
低頭族注意!肩頸痠痛、手麻症狀 恐脊髓空洞症找上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3991名27歲從事視覺設計的年輕女子,因長時間低頭繪圖,去年開始感覺到肩頸痠痛,甚至偶爾會出現手部麻痺,「筆都拿不穩」,經轉診至醫院安排核磁共振,赫然發現竟是脊髓空洞症,雖然還未嚴重到必須開刀手術治療,但醫師仍建議後續必須定期追蹤,同時務必要減少低頭時間,以及維持正常姿態,以免症狀持續惡化。 -
月經來了不想走!女子罹患子宮內膜癌肉瘤 切子宮保命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2911名女子平常月經鮮少準時報到,且量也不多,她多年來不予理會,未料近幾個月竟然1個月來2次,且一直排不乾淨,經血量是平常的2倍多,嚇得她趕緊就醫,經切片檢查,不幸確診為子宮內膜癌肉瘤。 -
榮陽交團隊最新抗癌技術 利用基因剪輯抑制癌細胞生長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1613癌症患者最怕聽到「抗藥性」這3個字,代表宣告治療遇到瓶頸,榮陽交團隊發佈最新抗癌技術,利用基因剪輯技術,抑制一段致癌的環狀RNA(circRNA),以控制癌細胞生長,具有治療肺腺癌的潛力,有助於研發癌末新藥。 -
帶EGFR突變基因肺癌患者 標靶藥輔助可降低復發風險
癌症新知 / 肺癌2277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在所有癌別中,以肺癌發生人數及死亡人數成長速度最快,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男性與女性的罹癌發生率中,肺癌均攀升至第2名,每年新增肺癌人數約在1萬3,000多人。 -
罹患乳癌又得2次肺癌 多重原發性癌症族群肺癌比例高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229159歲林女士即為典型個案,有癌症家族史,媽媽罹患乳癌,阿姨則罹患肺癌,而她則是陸續罹患這兩種癌症,10年前確診乳癌,接受手術切除腫瘤。2013年時發現「左下葉肺腺癌」,腫瘤約達1.5公分,手術切除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