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來首例瘧疾死亡!5旬男確診隔日亡 醫揭預防方法

3105
連慧婷 報導
18年來首例瘧疾死亡!5旬男確診隔日亡 醫揭預防方法

【NOW健康 連慧婷/台北報導】50多歲本國籍男性今年至奈及利亞,但出發前並未接受瘧疾預防用藥,返台入境後因發燒而就醫,採血檢驗證實,疑似感染「瘧原蟲」,且已具重症跡象,12月1日確診感染惡性瘧,隔日血壓偏低,多重器官衰竭、腦水腫及敗血性休克等症狀,隔天病況惡化,不幸死亡,這也是間隔18年來(2005年迄今)的首例死亡瘧疾個案。


感染瘧疾以2類型最為常見 併發腦病變致死率達1成


疾管署副主任李佳琳指出,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的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惡性瘧最常見,症狀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早期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


▲什麼是瘧疾?(圖/疾管署提供)


感染瘧疾後,如未接受適當治療,發病數天後出現間歇性、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得到瘧疾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名死亡個案於今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至奈及利亞,但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入境後出現發燒,病情急遽惡化,12月2日出現多重器官衰竭、腦水腫及敗血性休克等,不幸死亡。


「惡性瘧併發腦病變致死風險偏高,死亡率達10%。」林詠青說,個案住院時已有腦部病變,醫療團隊緊急施以抗瘧疾針劑,但病況已極度惡化。提醒民眾若從瘧疾疫區返台後,如有週期性出汗跟發燒,務必就醫。 國內累積5例瘧疾病例 均為境外移入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12月11日累積5例瘧疾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分別為4例外國籍及1例本國籍,發病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檢出病原體分別為間日瘧3例及惡性瘧2例,感染國家為衣索比亞2例、象牙海岸、印度及奈及利亞各1例,其中1例死亡。


國內自2014年以來,累計73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年齡以21至50歲為多(占67%),各月均有發病個案,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惡性瘧為主,其次為間日瘧。


前往高風險地區應先瘧疾預防藥物 防蚊也可降低感染風險


台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執行長盧佳文提醒,民眾若將前往非洲、南亞、中南美洲等瘧疾高風險地區旅遊,建議旅行前諮詢旅遊醫師意見,接受預防用藥,並在旅行前、旅途中及返國後依照醫囑使用瘧疾預防藥物,旅行期間做好防蚊措施,以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


▲瘧疾預防用藥、服用方法與常見副作用如上。(圖/疾管署提供)


李佳琳提醒,民眾若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返國後如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並提供醫師旅遊史及曾服用的瘧疾預防藥物等資訊,以做為診斷與治療參考。


▲出發前往瘧疾高風險地區的旅程前、中、後應注意上述事項。(圖/疾管署提供)


核稿編輯:陳珍妮


# 首圖來源/疾管署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氣溫驟降威脅心血管健康 末梢血循不良慎防腦中風上身
▸秋冬季節氣溫驟降好發眩暈? 醫歸納常見眩暈症5情況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