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人研究證實! 8種飲食習慣有效降低大腸癌發生率

3229
編輯部 整理報導
千萬人研究證實! 8種飲食習慣有效降低大腸癌發生率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大腸癌已經擠下肝癌,連續10多年來名列國人10大癌症之首,大家聞大腸癌色變,只要一檢查有「血便」,就讓人擔心害怕。最新1項分析人數高達千萬人的研究報告發現,想要降低大腸癌發生率,最好多吃膳食纖維、鈣和優格等3種食物、少喝酒和吃紅肉,可降低大腸癌風險。


美國期刊8種飲食習慣 可幫助遠離結直腸癌


在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年年上升,國內藝人豬哥亮、好萊塢紅星「黑豹」男主角查德威克鮑斯曼43歲因大腸癌去世等等,大家在新聞上看到那麼多人罹患大腸癌,都很希望能預防大腸癌上身。而刊登在《美國醫學期刊》的網路線上論文中,一項分析45篇回溯性研究的報告指出,飲食中如果攝入較高的總膳食纖維、鈣和優格攝取量,並且吃較低的酒精和紅肉,可以降低結腸癌發病率。


這份報告蒐集的45篇論文,共牽涉超過1千萬人以上,因此可參考價值頗高。這項分析還發現了有8種飲食習慣和較低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有關,包括:


1.維持健康飲食習慣。
2.採取地中海飲食。
3.採取全素食飲食。
4.採取半素食飲食。
5.採取全穀物飲食。
6.大量攝食豆類食物。
7.多喝牛奶。
8.補充如鈣、鋅、鎂等微量元素和營養素。


採取這些飲食習慣者,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明顯降低。


醫師分享「腸」保健康秘訣 關鍵在有無定期清理垃圾


防腸癌要多吃膳食纖維、鈣和優格等3種食物、少喝酒和吃紅肉?彰化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范泉山說,其實這早就是防腸癌的共識了。雖然便秘不可以說是大直腸癌的發生原因,但是多補充膳食纖維可以加速腸道蠕動,減少腸道黏膜和糞便中的有害物質接觸,並且有助腸道好菌生長、保護腸道,確實有助降低腸黏膜病變的風險。


為什麼補充鈣質和較少的大直腸癌有關?范泉山說,因為有研究發現,鈣有助於和食物中的致癌物結合後從腸道排除掉。過量攝取脂肪會促進膽酸的排泄,膽酸是由肝臟所製造,初級膽酸會和甘胺酸或牛磺酸鍵結合成結合型膽酸,於小腸的位置促進脂肪的消化吸收。過多而未被回收的膽酸會形成次級膽酸,在腸道和壞菌產生作用,會形成致癌的去氧膽酸,破壞大腸黏膜,而鈣就可以和膽酸結合成不可吸收的鈣鹽,從糞便中排掉。


補充鈣最好的來源是牛奶,但台灣人多數有乳糖不耐症,因此多補充優格等乳製品,可以避開乳糖不耐症引起的腹瀉、腹脹等問題。


范泉山說,酒精不見得會致癌,但卻會加速人體新陳代謝,並產生有害的代謝產物,而且無論酒精攝取多寡都一樣,這也是近年來飲食建議多勸大家用「不喝酒」取代「少喝酒」的原因。而紅肉和燒烤等食物更是會促進人體製造過多的膽酸,有致癌危險。他透露,我們看到許多罹患大腸癌的藝人名人,多和燒烤、菸酒脫不了關係。


在對民眾的衛生教育中,范泉山最常引用「垃圾桶理論」。我們的大直腸是身體末端,就像是人體的垃圾桶。有的垃圾桶出產的品質不好,很快就容易損壞,就是先天遺傳的大腸癌體質。而再好的垃圾桶用了50年以上,總是會出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他總是要患者年過50歲要進行大腸直腸癌篩檢的原因。


要維持人體垃圾桶長久使用,重點是「你丟了什麼垃圾?」和「有沒有常刷洗垃圾桶?」如果總是丟會黏垃圾桶的垃圾,垃圾桶很快就沾滿髒污,如果都是乾爽易倒除的垃圾,或經常用纖維去清洗垃圾桶,垃圾桶當然可長保乾淨。(文章授權/常春月刊)


文字編輯:翁靖祐
核稿編輯:陳如頤


# 首圖來源/常春月刊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皮膚病灶遇水就痛不敢清洗? 醫:用對方法清潔助康復
▸中秋柚到了!挑選柚子3步驟 吃柚前避開藥物交互作用

▸轉載出處:常春月刊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