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編譯組/綜合外電報導】在高收入水平的國家中,兒童癌症的5年存活率平均都高於80%,但對於中低收入水平的國家來說,情況卻不盡理想,根據《National Public Radio》的報導顯示,部份國家的兒童癌症5年存活率,平均低於20%,這是因為部份國家無法負擔高昂費用,轉向依賴品質較令人堪憂的藥品來源。
部份國家無法負擔癌症用藥 兒童癌症存活率引關注
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於今年秋季的大會上,提及1篇於2023年發表在醫學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的研究。該研究指出經濟水準較低的國家,在兒童癌症的5年存活率平均達不到20%,引發討論,該研究是由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和來自美國等7所學術機構的研究者共同完成。
如今市面上關於兒童癌症的治療藥物多元,但因為經濟問題,導致許多國家無法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轉向依賴由中國或印度生產的仿製藥。但近年,許多來自美國與加拿大的學者,甚至哥倫比亞等國的政府機構,紛紛提出證據表示,部份仿製藥品存在問題,不僅有藥品受到汙染的疑慮,甚至存在沒有醫療效果的仿製藥物。
塞內加爾的達拉爾˙贊姆醫院(Dalal Jamm Hospital)兒童腫瘤醫師恩德拉˙迪奧夫(Ndella Diouf)提到,年初時她使用由印度製藥廠所生產的甲醯四氫葉酸(Leucovorin)為接受化療的白血病病童治療,不料這些孩子隨即出現嘔吐等症狀。迪奧夫表示,服藥後不到1小時,孩子們開始發高燒,令她懷疑這藥物可能已被汙染。
而迪奧夫與當地兒童醫院的外科腫瘤醫師迪奧爾˙尼昂(Dior Ndiaye Niang)指出,國家藥房(National Pharmacy)負責為醫院採購所有藥物,因此醫師無法直接聯繫製藥廠,了解狀況、反應問題,並且他們也沒有相應的設備,可以親自對藥品進行檢驗,查看問題所在。
藥品質量成醫療阻礙 醫師診斷困難重重
除了藥品被汙染,有時候是藥物本身的效果出現問題,美國的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和衣索比亞的亞的阿迪斯阿貝巴大學(Addis Ababa University)曾針對來自印度製藥廠的順鉑(cisplatin)進行檢驗,發現藥品中的具有療效的成份只有40%至70%,這也是導致藥物失去療效的主要原因。
在上述的用藥環境下,使得非洲的醫生經常在病人病情惡化時,無法準確地去判斷惡化是出自於疾病本身,還是藥物問題所致,「當孩子對治療沒有反應或是復發,你不知道問題出在癌症上,還是藥物上」迦納的科爾布教學醫院(Korle Bu Teaching Hospital)的兒科顧問醫生洛娜˙雷納(Lorna Renner)教授表示。
自2000年以來,非政府組織GFAOP便開始向部份非洲國家,提供由法國製造的癌症藥物,但該組織的經費有限,並不能完全依靠非政府組織解決,「如今有越來越多國家需要我們組織的幫助,但我們的預算並不能解決所有的用藥需求」同時身兼摩洛哥的兒童腫瘤醫師、GFAOP現任會長2種身份的萊拉˙赫西森(Laila Hessissen)表示。
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的兒童腫瘤醫師凱瑟琳˙藍姆(Catherine Lam)在今年UICC大會上討論該研究時表示,希望可以建立一個穩定提供給有需要的兒少有品質藥物的革命性方針。
目前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開始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並選出適合的製藥廠,將品質穩定的藥品送至厄瓜多、約旦、蒙古、尼泊爾、烏茲別克和贊比亞這6個國家,嘗試對結構性的問題做出初步的解決,未來也期望繼續擴張此計畫,讓更多的癌症病童能夠得到理想的照顧品質。(編譯/翁靖祐)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貓咪禿毛竟是皮膚太癢! 對付異位性皮膚症候群有絕招
▸常見6大口腔問題最惱人不是牙齒發黃 第1名你也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