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心臟移植手術成功與否關鍵在於缺血時間,全球醫界極力縮短心臟缺血時間,台大醫院日前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研究團隊以葉克膜為靈感,打造移動式器官維護系統,讓離體心臟在移植過程中保持「跳動」,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以及術後生活品質。此次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成果也榮登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
▲台大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成果也榮登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圖/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研發「移動式灌流系統」讓離體的心臟持續跳動 心臟移植「無缺血時間」
49歲蘇小姐患有擴張性心肌病變、心臟衰竭病史,2014年因心臟衰竭而持續就醫,隨著病情惡化,2022年申請心臟移植。期間反覆心臟衰竭、腹脹、腳水腫,多次住院,施打打強心劑,2023年接受心室輔助器,終於在2024年8月等到大愛捐贈心臟,接受移植。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紀乃新表示,心臟移植手術必須與時間賽跑,取出捐贈者心臟後,置於低溫保存液中,以減少代謝需求,再送至隔壁手術室,進行血管縫合,如果心臟「缺血時間」愈長,就會影響心臟功能與移植成功率。
美國史丹佛大學心臟移植團隊曾大幅減少缺血時間,分析30例移植個案術後狀況,結果證實了缺血時間愈短,捐贈器官移植後功能不佳的風險也會降低。
紀乃新進一步指出,心臟移植「缺血時間」需搶在4個小時內,台大團隊是以葉克膜為靈感,設計「台大移動式灌流系統」,讓離體的心臟持續跳動,並利用大愛捐贈者本身的血液灌流保護,在跳動狀態之下完成移植,完全避免缺血時間,提高心臟存活率與受贈者的術後恢復效果。
▲台大醫院迄今累積完成超過700例心臟移植手術,此次「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的成功,採用台大醫院器官維護系統,確保供心在移植過程中維持跳動狀態,顛覆傳統移植方式。(圖/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迄今累積完成超過700例心臟移植手術 「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登上國際期刊
蘇小姐表示,去年8月因感染而住院,相當幸運地獲得大愛捐贈,手術成功,換心後,離開加護病房1週就能正常走路30分鐘,現在可一口氣爬上4層樓樓梯,幾乎恢復正常生活。
台大院長吳明賢表示,台大在心臟移植、心臟病治療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最早從開心手術到亞洲第1例心臟移植手術,期間曾因移植程序不完備而被罰,「但被罰的心甘情願」,因為台大一直以擔任技術開發者為己任。這次「醫龍團隊」完成無缺血時間、心臟不停跳的移植手術,更是器官移植重大進展。
台大醫院迄今累積完成超過700例心臟移植手術,此次「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的成功,採用台大醫院器官維護系統,確保供心在移植過程中維持跳動狀態,顛覆傳統移植方式。台大醫院不僅在臨床技術上取得突破,更為全球移植醫學帶來嶄新視野。未來,台大醫院將持續優化移植流程,提升器官維護系統,讓更多患者受惠於這項「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技術。
# 首圖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如何面對抗藥性細菌? 適當使用抗生素並做好感染管制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