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新冠疫情進入第7波,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出席立法院厚生基金會「後疫情時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政策檢討」公聽會時提醒,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人數眾多, 如果再次確診,感染死亡率增加約4.5倍,不可不慎。
▲疾病管制署莊人祥署長於114年5月6日受邀參加立法院厚生會舉辦「後疫情時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政策檢討」公聽會,透過與專家進行意見交流,作為後續政策修訂參考。(圖/疾管署提供)
新冠疫情帶來免疫負債 各項呼吸道傳染病比疫情之前還要嚴重
幾年前新冠疫情帶來免疫負債,迄今尚未明顯趨緩,各項呼吸道傳染病比疫情之前還要嚴重,罹病人數眾多,以致各大醫院急診壅塞,急重症照護量能負載過重。為此,立法院厚生基金會今天舉辦「後疫情時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政策檢討」公聽會,邀請行政部門、專家學者代表,檢討現行防疫制度。
健保統計2019年至2024年類流感健保醫療利用情形,在就醫或門診人次跟費用上,2019年後逐步下降,2021、2022年呈現低點,但之後漸漸上升,呈現U型區線,到了2024年流感相關醫療點數約29.6億點,已近疫情前水準。
類流感好發於冬天 但新冠病毒則沒有明顯季節性
疾管署長莊人祥指出,類流感好發於冬天,但新冠病毒則沒有明顯季節性,近期受到病毒株轉換,傳染力較高,以致緩升現象。許多呼吸道輕症病人在因春節期間時至大醫院急診,排擠量能,預計明年西醫基層部門專款編列1.2億元,爭取納入常規預算。
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建議,透過綜合式快篩篩檢可及早辨識流感、新冠、RSV等感染,也才能對症下藥。
在新冠疫情方面,王復德表示,臨床研究證實,65歲以下民眾如果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死亡風險將增加4.49倍,且未來12個月內,類流感等其他病原體感染風險也隨之增加,就醫次數變多。
戰後嬰兒潮世代已進入60歲 專家建議提早介入高風險對象
我國戰後嬰兒潮世代(出生者)人數高達500萬,占總人口數22%,現已進入60歲階段,王復德呼籲,政府應放寬新冠高風險族群年齡,從65歲下修至50歲,讓更多高風險民眾能及時獲得保護,不管是疫苗預防,或是抗病毒用藥,避免發生遺憾。
「新冠病毒並沒有離開社區。」,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表示,目前仍存在10%超額死亡,呼籲衛福部加強基層防疫量能,提早介入高風險對象,提醒疫苗接種,做好衛教宣導。
# 首圖來源/疾管署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亞健康占7成!你身體不舒服恐是機能失衡? 1招助改善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