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潛伏期最長可達21天! 類鼻疽治療以抗生素為主

4584
編輯部 整理報導
類鼻疽潛伏期最長可達21天! 類鼻疽治療以抗生素為主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颱風過境,看似風雨停歇、積水消退,但健康風險並未隨之遠離。類鼻疽(Melioidosis)這個疾病名稱,在颱風季節後特別需要我們的關注。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國內累計35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其中2例死亡,提醒大家不能掉以輕心。


潛伏期最長21天 出現症狀快就醫


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這種細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水中。而颱風過後,病菌容易暴露於地面,透過皮膚接觸受污染的土壤或積水、吸入含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以及誤食受污染的水或食物等方式感染。糖尿病、肝臟疾病、癌症、免疫功能缺損患者,以及過度飲酒者和老年人,都是感染後容易發展為重症的高風險族群。類鼻疽的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至數小時也可長達21天,症狀包括突然發高燒、劇烈頭痛、肌肉痠痛、呼吸困難等,嚴重時可能出現皮膚潰瘍、敗血症甚至多器官衰竭。


全副武裝清理環境 這樣做才安全


防護的關鍵在於避免直接接觸污染源,清理環境時務必穿戴完整防護裝備:雨鞋或防水長靴、防水手套、口罩和長袖衣物。不要在淹水地區或泥濘中行走,清理後要徹底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環境清理應等積水完全退去後再進行,使用稀釋漂白水消毒環境,清除所有積水容器,保持環境通風乾燥。如果在颱風後2至3週內出現持續發燒超過38°C、不明原因頭痛、皮膚潰瘍或膿瘍、呼吸困難或胸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颱風後的環境接觸史。


早期診斷適當治療 預後通常良好


類鼻疽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但療程較長,需要患者耐心配合。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就醫是關鍵。長期預防策略包括定期健康檢查、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提升免疫力、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以及提前做好防災準備。颱風過後的健康防護不能輕忽,透過正確的預防措施和及早就醫,完全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類鼻疽;若屬於高風險族群,或在颱風後有任何健康疑慮,請及時諮詢醫療專業人員,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關。


文字編輯:辰蘊如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上路 TPMS首度引進FACT國際認證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