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由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攜手台灣職業衛生學會發表的「特殊職業類別身心健康與食安問題計畫」最新研究顯示,超過3成消防員長期處於睡眠不足與心理壓力中,將可能衍生出不容忽視的身心健康問題。這些壓力源包含勤務時間、突發任務、睡眠問題以及情緒支持等4大關鍵因子。研究指出,消防員因應災害現場、高壓勤務與不穩定的輪班作息,所承受的壓力遠高於一般職業,長期累積的「隱形壓力」不容忽視。
消防員睡眠障礙問題相當普遍 盛行率介於13.7%至73%
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林澤聖教授表示,消防員的睡眠障礙問題相當普遍,盛行率介於13.7%至73%之間。值得注意的是,有19.1%的消防員曾因壓力和疲勞導致執勤瑕疵,包含裝備遺漏、檢查不完全、應變反應遲緩、溝通協調失誤等,嚴重影響救災救護工作的安全與效率。此外,研究發現,若消防員每週能於待命期間安穩小睡1小時以上,工作壓力風險可顯著下降。
針對消防員所面臨的身心挑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藍凡耘引用學術研究,提出了多項實務調適建議。他指出,消防員可運用輪班小睡策略,以起床後7小時為最佳時機,利用勤務休息時間進行10至15分鐘的短暫小睡,以避免睡眠不足累積。同時也提醒,小睡勿超過30分鐘,以免引發睡眠慣性,影響工作表現;若感嗜睡,務必避免開車或騎車,以降低意外風險。
藍凡耘醫師強調,消防員的心理壓力常被忽略,若缺乏支持系統與情緒出口,將加重焦慮、創傷與失眠等問題。社會常將消防員視為「不會累、不會怕的英雄」,但這樣的期待會讓他們更難求助。
解壓寧心4招! 每招30秒、每日搭配勤務執行2至3次
為此,藍凡耘醫師建議,除了日常體能與肌力訓練,消防單位應納入舒緩性運動,放鬆身心,並參考美國《Firefighter Functional Fitness》,設計了「解壓寧心4招」,包含流動瑜珈、旋轉弓箭步、分腿前彎、開胸伸展等4個招式。透過每招30秒、每日搭配勤務執行2至3次,共約8分鐘,將有助於降低肌肉緊繃、緩解執勤壓力。消防體系應建立定期心理健康評估制度,並推動同仁間的情緒支持文化,讓情緒能被理解、被接住。
研究團隊也呼籲,改善消防員身心健康刻不容緩。除了推廣舒壓運動,也建議應推進心理支持,如安排定期心理諮商、及早識別壓力反應,並建立重大事故後的心理減壓與關懷機制。這些全面性介入,期能提升消防員的職業韌性與安全表現,讓這些城市守護者更健康、安全地守護家園。
# 首圖來源/台灣職業衛生學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上路 TPMS首度引進FACT國際認證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