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肺癌長年高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之首。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為國人罹癌人數最多的癌別,且五年存活率與發現期別密切相關。若能在第0期或第1期確診,五年存活率可望超過9成。然而,隨著低劑量電腦斷層(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肺癌篩檢普及,如何安全、準確地處理體積小、位置深或支氣管徑路不清的小結節,成為臨床極大挑戰。
三總發表「改良式經肺實質導航支氣管鏡」精準技術 克服傳統盲點
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團隊近期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Surgical Endoscopy》的研究成果,提出一項具突破性的創新技術:改良式經肺實質導航支氣管鏡(modified bronchoscopic transparenchymal nodule access)。
▲改良式導航支氣管穿肺實質定位。(圖/三軍總醫院提供)
三總胸腔外科醫師蔡遠明表示,該技術藉由虛擬導航結合穿肺實質取樣方式,克服傳統支氣管鏡及電腦斷層導引穿刺的盲點,特別適用於支氣管徑路不明確(bronchus sign negative)的肺內病灶。此外,術中即時定位後可無縫轉換至單孔胸腔鏡(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U-VATS)進行切除,一次性完成診斷與治療。
蔡遠明醫師指出,本創新技術展現出卓越的臨床價值與應用潛力。透過結合穿刺針與即時或非即時影像導引,大幅簡化檢查流程並縮短定位與取樣所需時間。在安全性方面,臨床應用期間未發生氣胸、出血等嚴重併發症,顯示其具高度可行性與良好安全性。診斷效能亦顯著提升,經由支氣管鏡定位結合單孔胸腔鏡切除的策略,不僅提升整體診斷陽性率,亦提高病灶判讀與取樣的精準度。
此外,優化的手術流程可於單次麻醉下同步完成定位與切除,進一步降低病患風險並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對病患照護品質與醫療資源使用皆具正向效益。
近6旬婦女經肺穿刺定位確認 同步以單孔胸腔鏡手術切除腫瘤
59歲的李女士因長期咳嗽及家族有肺癌病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上肺葉約1.5公分毛玻璃結節。所幸,在家人陪同下至三軍總醫院,經改良式導航支氣管鏡導引經肺實質穿刺定位,確認手術切除範圍後,緊接著轉換至單孔胸腔鏡手術切除。
術中透過冰凍切片即時病理分析,診斷為惡性腫瘤,確認是早期第1期肺腺癌,無淋巴結轉移,亦無遠端侵犯跡象。李女士術後恢復良好,後續追蹤至今無復發情形,成功阻止肺癌進一步惡化,為早期篩檢與精準治療的最佳典範之一。
蔡遠明醫師強調:「本技術為肺癌的微創診斷與治療樹立新標竿,也展現台灣醫學團隊的創新能力與國際影響力。」未來將進一步整合支氣管鏡穩定系統與運算平台,強化精準度並拓展臨床應用,期能造福更多早期肺癌患者。
# 首圖來源/三軍總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火燒心與吞嚥困難 醫師解析預防與治療方法
▸現代人老花提早來! 全準分子近視老花景深雷射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