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在台灣面臨嚴重少子化挑戰的當下,每一個新生命都格外珍貴。日前有媒體報導台灣新生兒每年死亡人數高達600名,立即在社會引發廣泛討論,也讓許多父母對國內醫療品質產生疑慮。衛生福利部隨即發布正式澄清,指出該報導數據與官方統計存在重大誤差,實際情況遠比報導樂觀。
官方數據還原真相 死亡率持續改善
衛福部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台灣新生兒死亡人數為374人,相較2023年的377人減少3人,每千名活產嬰兒死亡率維持在2.8的穩定水準。更重要的是,如果扣除醫學上極早產(懷孕未滿22週)及極低體重(出生體重小於500公克)的特殊情況,實際死亡人數僅242人,每千活產死亡率更從1.9降至1.8,較前年的260人減少18人。這項統計反映一般足月新生兒的健康狀況,證明台灣新生兒醫療照護品質正在穩步提升。
從更長期的數據趨勢來看,2022至2024年台灣新生兒每千活產死亡率都穩定維持在2.8,呈現持平趨勢,而扣除極端案例後的死亡率,更從2018年的2.0大幅改善至2024年的1.8,降幅達一成。這樣的進步幅度顯示台灣醫療體系在產科及新生兒科領域的專業能力持續精進,與媒體報導的600名死亡數據相距甚遠。
完整制度有保障 守護每個新生命
台灣能夠在新生兒照護領域取得如此成果,與政府近年來的系統性政策規劃密不可分。自2021年啟動的「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建構三層級醫療照護網絡,從生命歷程的起點開始挹注資源,推動周產期照護網絡與高危險妊娠轉診、新生兒外接服務,並完善兒童緊急醫療布點。當孕婦或新生兒出現高風險狀況時,能夠迅速轉介至具備專業能力的醫療院所,大幅提升救治成功率。
衛生福利部同時推行的「幼兒專責醫師制度」,為未滿3歲幼兒提供初級照護與健康管理,進一步達到降低新生兒及兒童可預防的死亡,以增進兒童健康之目標。這套完整的照護網絡從懷孕開始就開始運作,持續守護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台灣新生兒死亡率能夠持續改善的重要基礎,正確與完善的制度共同為台灣的新生命繼續提供最堅實的保障。
文字編輯:辰蘊如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10/4講座》心絞痛不只大血管阻塞?認識CMD心臟危機
▸2025/9/20(六)免費健康講座線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