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辰蘊如/台南報導】一名50歲男性患者因肥胖和高血脂問題長期追蹤治療,某次回診時突然表示頸部摸到腫塊,擔心是甲狀腺問題。醫師仔細詢問病史後,患者才透露鼻塞情況已持續約半年,症狀時好時壞因此沒放在心上。令人擔憂的是,最近3個月擤鼻涕時偶爾會發現帶有血絲,由於本身有吸菸、喝酒與嚼檳榔的習慣,他一直以為這些症狀只是「火氣大」而已。醫師當下警覺同時出現鼻塞、輕微流鼻血及淋巴腫大三種症狀,立即轉診至耳鼻喉科深入檢查,最終確診為鼻咽癌。
EB病毒加上不良習慣 導致鼻咽癌風險大增
奇美醫院耳鼻喉部部長張世倫醫師解釋,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密切相關,全球超過9成人口帶有這種病毒且通常無症狀。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最新研究發現,EB病毒抗體陽性者罹患多種癌症風險較高,其中與鼻咽癌關聯性最強;約8成鼻咽癌病例與EB病毒感染相關,在中國南部和東南亞特別盛行。
張世倫醫師表示,吸菸、飲酒和嚼檳榔是重要危險因子,菸酒中的致癌物質會誘發DNA損傷,為EB病毒感染創造有利環境且吸菸量越大、時間越長則風險越高。還有高鹽醃漬魚類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等可形成致癌物質,長期食用也會累積毒素。
症狀類似感冒 同時出現3種症狀應提高警覺
張世倫醫師指出,鼻咽癌早期症狀易與感冒混淆。最常見的是頸部無痛性腫塊,其他警訊包括耳鳴、聽力下降、反覆耳部感染、單側鼻塞、流鼻血、臉部疼痛或麻木等;特別注意的是鼻咽癌的鼻塞通常只有單側且持續時間長,一般藥物效果不佳。
張世倫醫師強調,同時出現鼻塞、輕微流鼻血及淋巴腫大3種症狀應提高警覺,而局部性鼻咽癌5年存活率約8成,但轉移性疾病則低於5成。
有菸酒檳榔習慣、鼻咽癌家族史、或常吃醃漬食品的高風險族群等應定期健檢,若成年人若出現單側耳部感染,尤其過去無此病史且無感冒症狀時,應請專科醫師檢查。張世倫醫師提醒近年免疫治療藥物已獲核准治療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能延長存活期。秉持預防勝於治療,戒菸酒檳榔、少吃醃漬食物、維持良好作息都是有效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擺脫坐骨神經痛新選擇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成患者首選
▸老花近視雷射看遠看近都清晰 醫師分析手術方式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