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氣候峰會將於巴西貝倫展開!台灣氣候調適投資不足 亟需科學整合機制

5943
陳如頤 報導
COP30氣候峰會將於巴西貝倫展開!台灣氣候調適投資不足 亟需科學整合機制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第30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將於11月10日在巴西貝倫舉行,各國將提交更新版國家自定貢獻,檢視減碳目標執行進度。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三位專家從溫室氣體減量、氣候資金與氣候調適等面向,剖析本屆峰會焦點。專家指出,全球減碳速度仍遠不及控制升溫攝氏1.5度所需,氣候資金雖逐年成長但缺口依舊龐大。專家特別強調,台灣除了加速減碳,更應大幅提升氣候調適投資,建立跨部門整合機制,以科學數據為基礎制定調適策略,才能有效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巨災風險。


全球減碳承諾僅達標24% 專家籲台灣應優先工業去碳化


國立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指出,本屆為國家自定貢獻(NDC)3.0檢視年,預計超過120國將於會前提交更新目標。


然而根據聯合國最新綜述報告,各國承諾最佳情境下,至2035年僅能減少24%的碳排,遠低於IPCC評估守住升溫1.5度所需的60%減量。


趙家緯援引國際智庫分析,目前僅有英國與挪威的減碳路徑符合1.5度目標,並呼籲台灣應著重工業去碳化,將綠氫優先應用於鋼鐵與石化等難減部門。


全球氣候資金達1.9兆美元 台綜院揭私部門投資超越公部門


台灣綜合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顏婉庭表示,根據2025年全球氣候金融地景報告,2023年氣候資金達1.9兆美元,首度出現私部門投資超越公部門。


雖然現有資金與1.5度減碳路徑所需仍有落差,但2021至2023年資金成長率達26%,若能維持此成長速度,預計2028年可望接近目標需求。


顏婉庭指出,台灣政府已著手相關規劃,包括成立碳權交易所與徵收碳費,並將建立透明度報告機制回應國際趨勢。


氣候調適投資不足! 亟需科學整合機制因應複合巨災風險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系統工程學系教授童慶斌強調氣候調適投資的重要性,指出台灣對調適的投資遠低於淨零減碳,且當前防災與調適研究散落於不同部門,缺乏系統性整合。


童慶斌以鐵道安全為例,說明在氣候變遷下需評估高溫、淹水、坡地崩塌等複合風險,但相關危害資訊格式不一,主責單位難以整合。


他建議建立整合性科學平台,協助各部門取得一致格式的資訊,並引導調適資金投向具多重效益的技術研發,為日益頻繁的極端氣候事件預作準備。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及早搶救軟骨逆轉膝關節退化! 軟骨重建可望恢復膝力
▸打呼沒病識感恐釀重症 醫揭複雜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