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社群媒體上最近流行一種來自韓國的「血糖減肥法」,號稱只要改變吃飯順序就能瘦身。這個方法在韓國年輕人中很受歡迎,背景是韓國的代謝問題日益嚴重。根據韓國2021至2022年的調查,30歲以上成年人有15.5%患有糖尿病,更有41.1%處於糖尿病前期。在這樣的健康危機下,控制血糖成為熱門話題。
血糖忽高忽低 就會影響減重
很多人明明吃得不多,體重卻降不下,是什麼原因呢?台安醫院內分泌曁新陳代謝科林毅欣醫師表示這問題可能出在血糖波動,當你吃下甜點或白麵包等精製食物會使血糖快速飆升,這時胰臟會分泌大量胰島素來降血糖。但胰島素有個副作用就是把多餘的葡萄糖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長期以往讓細胞對胰島素越來越不敏感,形成「胰島素阻抗」也因此讓減重變得更困難。
林毅欣醫師指出當血糖忽高忽低,就讓人容易產生飢餓感,胰島素快速把血糖壓低時,身體會誤以為缺乏能量而產生飢餓感,這就解釋了為何吃完甜食後很快又想吃東西。值得注意的是,當減輕百分之十的體重,就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改變吃飯順序 的確有其效果
以血糖減肥法來操作,林毅欣醫師認為其做法其實也是臨床建議得簡單順序:先吃蔬菜,再吃肉類,最後才吃飯或麵。這樣吃的順序能讓餐後血糖降低,原理就是蔬菜中的纖維會在腸道形成保護層,延緩後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讓血糖上升更平穩。不過食物的選擇也很重要,像是白米飯、白麵包等精製食物會讓血糖快速飆升,就可改吃糙米、燕麥、地瓜等全穀雜糧來維持較慢的消化速度,飽足感也更持久。
林毅欣醫師提醒現代人也要注意壓力管理,因為壓力荷爾蒙同樣會干擾胰島素作用,可透過規律運動、冥想或瑜伽等方式放鬆。值得提醒的是,正在服用降血糖藥物的人改變飲食前必須諮詢醫師,避免出現低血糖危險,還有孕婦、兒童或有特殊疾病者也應先尋求專業建議。血糖減肥法確實有其根據但不是速效減肥法,也是需長期實踐的生活習慣。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慎防腦中風!醫提醒注意保暖 維持血流暢通是關鍵
▸換季擦再多保養品也難吸收? 無針導入保養告別敏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