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下肢腫脹
-
整隻腳發紫、脹痛竟是深層靜脈栓塞造成 嚴重恐釀猝死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156出現單側下肢腫脹、疼痛時,一定要留意是否有深層靜脈栓塞的狀況。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蔡承根醫師指出,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我們確認他的問題並非蜂窩性組織炎,而是位於骨盆腔內部的髂靜脈血栓合併嚴重狹窄,血液無法順利流回心臟,鬱積在下肢靜脈,便會產生一連串不適。由於靜脈回流受阻,會影響表層靜脈,皮膚也常會出現反覆發炎的現象。 -
呼吸猛喘診斷為嚴重肺栓塞 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保住命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343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週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表示,患者為來台工作20年的外籍男子,從事汽車零件買賣,本身中文流利,日前因送貨過程突然覺得呼吸喘,趕緊至家醫科門診,經轉介至心臟內科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右側心臟壓力上升,且壓迫左側心臟,判斷狀況不單純,趕緊轉往急診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雙側嚴重肺栓塞,經緊急放置雙側EKOS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後,才脫離險境。 -
屏東Delta群聚再擴增 網傳mRNA疫苗改變DNA是誤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7屏東秘魯返台境外移入祖孫兩人引發Delta病毒群聚事件,截至今(27)日已有12人確診,陳時中表示,在12人中,透過基因定序發現8例感染Delta變種病毒株,屬於同一個群聚,其餘4人仍會確認病毒株類型,但應該也是Delta。 -
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能打疫苗嗎? 解隔離後至少6個月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123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Q&A 」中指出,無論以前為有症狀或無症狀的SARS-CoV-2感染史,都應提供疫苗接種;而SARS-CoV-2感染個案建議自發病日起至少間隔6個月,並且符合終止隔離或治療標準後,再接種疫苗。 -
17日發配第2批AZ 陳時中:數量按年長者與未施打計算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209全國各縣市如火如荼接種牛津AZ新冠疫苗,不論醫療院所或社區接種站,都排滿符合資格民眾,擔心施打發生間斷,今(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6月17日將配發第2批疫苗到地方,總數39.48萬劑,雙北高風險地區增加10%,5個中高風險縣市增加5%,外島也會增加9000劑分配。 -
擔心血栓問題長輩不敢打AZ? 這類血栓才與疫苗有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95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血栓分為2大類,常見的是肺部、下肢深部靜脈,目前證實均與疫苗沒有相關性。另一種則相當罕見,為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廣泛血管栓塞,這確實出現危險訊號,國外發現,施打疫苗後,罹病機率有上升趨勢。 -
台灣首例AZ疫苗血栓事件! 30歲男施打7天後出現不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53牛津AZ疫苗血栓風險,曾讓台灣民眾駐足不前,在疫情催促下才紛紛施打,今(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發生首例施打AZ疫苗血栓事件,個案是名30多歲男性,接種後第7天症狀出現,目前已逐漸恢復。 -
全球每37秒有1人因血栓死亡 血栓風險因子不可不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658彰化基督教醫院與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為響應並呼籲民眾重視血栓問題,16日共同舉辦「世界血栓日—大家來重視」活動,由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彭慶添醫師等一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