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7旬婦 通過首例CAR-T健保給付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7343細胞治療CAR-T於11月起納入健保給付,藥價高達819萬元。健保署長石崇良今(15)日宣布,健保審查通過了首例給付個案,為罹患「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的70歲女性,於花蓮慈濟醫院就醫,近日就會著手治療。 -
4旬婦人不抽菸竟罹患肺癌! 早期術後輔1療法喚醒免疫
癌症新知 / 肺癌13916隨著政府推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有助於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臨床觀察早期肺癌儘管術後搭配輔助性化療,復發率仍相當高,所幸輔助性治療目前已進入到精準治療的年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內科主任、胸腔內科主任、肺癌團隊負責人涂智彥醫師表示,特別是這幾年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的輔助,有機會可以幫助患者降低疾病復發率進而延長病患的存活率。 -
少女犁田踝關節「3度燙傷」 搭配1療法植皮成功助恢復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59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張長正醫師表示,因同時考量患者術後恢復速度以及關節處的活動度,在植皮過程中使用組織凝膠並透過加壓方式,讓移植皮膚與受損組織可以快速緊密黏合,使植皮處順利新生血管以加速術後復原,這樣的做法除了有助於大幅度提升植皮的成功率外,也可使移植處的皮膚更加美觀。 -
換人工關節竟染蜂窩性組織炎! 植入這物有效控制感染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94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平均每年約有1萬5千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年齡分布在60至70歲,林宗立醫師指出,人工膝關節置換是老年人普遍且成熟的手術,成功率極高,但偶爾還是會有術後感染的可能性,發生率約1%;發生感染主要症狀包括膝關節疼痛、傷口紅腫、竇道化膿及蜂窩性組織炎久病不癒等,若延遲正確治療造成必須反覆手術與拔除人工關節,嚴重者導致關節功能永久喪失。 -
中醫大附醫研發智憶康 AI輔助1分鐘內評估有無失智症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01881歲的張伯伯原來精明開朗,今年初開始,卻經常忘記他人交代的事情,也不願意與家人交流,且說話邏輯不易理解,經家人陪同前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門診,由神經部主治醫師、人工智慧中心許凱程主任先透過傳統檢查方式,由專業人員進行心理量表測驗、腦部MRI影像等檢查,結果檢查結果發現,張伯伯的心理量表分數低於同齡人平均值,另MRI發現為腦部腦萎縮,後來便運用人工智慧中心研發「智憶康」系統,藉由張伯伯的醫學影像,以其腦部灰質大幅退化以及腦脊髓液增加的異常比例,1分鐘即可預測張伯伯腦部年齡大於實際年齡5歲,推估張伯伯已罹患早期失智症。 -
最近特別累?B肝帶原罹肝癌 中國附醫多專科照護助陣
癌症新知 / 肝癌6694根據民國100年衛生福利部調查資料顯示,B肝帶原者中約4成會持續有肝炎發作的情形,此類病人有15至20%會發生肝硬化,之後發生肝癌機率會大大增加。賴學洲醫師也分享自身臨床經驗,因身體不適而至醫學中心就診的B肝帶原者,約2至3成被診斷為肝癌。有鑑於此,賴學洲醫師大力呼籲B肝帶原患者不可疏忽追蹤,且應關注身體異狀,如疲倦、食慾不振、腹部脹痛都是警訊,才有機會遠離肝癌威脅。 -
煞車意外發現乳癌!術後追蹤4年轉移眼窩 1療法現生機
癌症新知 / 乳癌6507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劉良智教授表示,依據荷爾蒙受體與HER2受體的表現,過去乳癌類型大致分為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與三陰性乳癌,且有相對應的治療方式。然而,近年臨床發現,有一群癌友依照治療準則,給予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單一種類化療的效果不佳,復發率較高。進一步瞭解才發現HER2表現不能只區分「陽性」與「陰性」,介於中間的「弱陽性」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 -
APEC數位醫療應用公私協力工作坊 國內外產官學齊聚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7283為強化與APEC經濟體之交流網絡及分享我國數位醫療應用實例,中央健康保險署今(12)日舉行「APEC數位醫療應用公私協力工作坊」,邀請10國家與APEC經濟體代表來台分享數位健康科技實務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