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暑症狀
-
長輩不開冷氣熱到體溫達38度 急診醫示警中暑死亡率高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57近期連日創下高溫,氣象局更預估未來幾天「沒有最熱,只有更熱」。醫師說明,近期有長輩為了省電費,白天不開冷氣,導致自己出現中暑症狀,緊急送醫才改善。 -
立夏人體心火旺盛!養身重於保養心氣 多補水分防中暑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96中醫師周宗翰指出,氣溫飆高時,人體水分流失快,血液變的濃稠,容易產生血栓,堵塞腦部就變成中風,阻塞心臟或血管將會引起狹心症或心肌梗塞。另外,人體處於37、38度高溫環境下,體溫會跟著攀升,這時皮下血管擴張,回到心臟的血流量變多,心跳會加快,心臟必須打出更多血液,以充填擴張的血管,恐增加心臟負擔。 -
毛小孩也怕熱傷害!如何避免寵物中暑? 獸醫師提解方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122高溫濕熱,毛小孩也可能受到熱傷害,獸醫師呂信彰提醒,巴哥犬、法國鬥牛犬、北京狗、扁臉貓等口鼻短小寵物容易中暑,如有異常喘氣、精神萎靡、黏膜潮紅、流黏稠口水等症狀,就應立即就醫。 -
新增2例本土4例境外 高中生個案機師父親Delta高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07今(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6例新冠個案,包含2例本土個案與4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則沒有增加;本土案16122因與境外案16120是父子,因高度懷疑感染新冠Delta變異株,接觸者嚴密監控中。 -
天熱待室內、車內一樣會中暑! 醫揭「最有效散熱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75中醫科醫師黃中瑀指出,所謂中暑,指的是一個人長期處於高溫(不一定是烈日直曬,也可能是空氣不流暢的處所)的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中樞發生紊亂,而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產生熱衰竭或是熱暈厥等現象,而有頭痛、頭暈、口渴、全身痠痛、無力、煩熱感等,有些人還會腹瀉、臉紅等;尤其是睡眠不足、過度疲勞、貧血等患者,更容易中暑,所以女性發生中暑者往往比男性多。 -
這2時段最容易中暑! 不只喝水也要補充鹽分、電解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54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一般說來,對溫度調節差的5歲以下幼兒,以及身體調節能力差的老年人,是屬於較容易因氣溫太高而中暑的人。此外,若是正在生病如發燒,或本身已因為腹瀉而有脫水症狀的人,還有失眠及睡眠不足者,如果在高溫的環境下,一下子無法調節過來,也很容易發生發生中暑。 -
今夏中暑急診患者創新高 國健署提供3招預防熱傷害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12根據衛生福利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分析全國181家醫院急診及時資料顯示,今年7月1日至24日止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人次659人次是去年7月同期370人次的1.8倍;108年至7月24日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人次1,248人次,而今年至7月24日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人次高達1,722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4成。由於已進入酷熱的炎夏時序,氣溫仍有可能持續飆高,應提高警覺,防範中暑。 -
全台烤蕃薯熱到厭世 專家教你6招抗暑無悔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044衛福部統計,今(109)年6月截至6月23日,全國共有443人次因熱傷害而就醫,而去年6月整個月熱傷害就診人次為467人次,顯示今年高溫曝曬炎熱之危害,遠高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