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毒
-
食物中毒症狀腹瀉最常見!除了腸胃不適 還有這些警訊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892觀察近3個月網友針對「食物中毒症狀」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腹瀉」是相當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狀。由於食物中的細菌、病毒或毒素刺激腸胃引起發炎反應,患者通常會感到「肚子絞痛」或「胃痙攣」,同時排出帶有大量水份的糞便,偶爾甚至會伴隨著血便與膿便。 -
避免米製品污名化 即日「米酵菌酸」正名「邦克列酸」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57258寶林茶室食安事件造成2人死亡,4人加護病房,身陷昏迷,病情危急,而「米酵菌酸」毒性超強,讓許多民眾不敢食用米製品,為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3日宣布,即日起將「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Bongkrek acid),避免米製品污名化,「這是不幸事件,也是寶貴經驗,將擬定相關檢驗及指引」。 -
寶林案調查進度曝!食藥署採驗廚師家環境 蒐14件檢體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551寶林茶室爆多人食安中毒,因死者血液採檢及越南籍廚師手部樣本都驗出米酵菌酸,相關單位正追查感染源頭。食藥署今(3)日在記者會上報告,除了採集餐廳環境、食品檢體外,更前往越南籍廚師的處所採樣14件檢體,進行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型」檢驗,預計至少1週就能知道結果了。 -
寶林茶室廚師手部驗出米酵酸菌! 台大法醫所所長說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17台北市信義A13寶林茶室重大食安事件出現重大突破,北市府上午宣布,越南籍廚師手部樣本檢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反應,負責這次檢驗的台大法醫研究所所長翁德怡表示,廚師的手部只是間接媒介,主要問題在於食材,綜合研判,下毒可能性應該很低,但目前尚不知哪個食材惹禍。 -
米酵菌酸並非惡貫滿盈!好菌幫手為何致命? 專家解密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015台北市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食安一案造成2死、4人病危,累計29人受害,這是國內首次「米酵菌酸」毒害事件,台北市長蔣萬安於今(2)日上午表示,衛生局派員至餐廳採集環境跟生物跡證,結果出爐,證實相關跡證存在「米酵菌酸」毒素,事證明確,寶林必須負起責任。然而,中研院院士牟中原在臉書發文指出,米酵菌本來是好菌的好幫手,任務是保護含油量高的植物種子,而牟中原也推測,這次食物中毒可能與馬來西亞炒粿條的烹煮方式有關。 -
未滿1歲孫便秘嗯不出來 阿嬤餵食1物竟手腳發紫送急診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41疾管署資料顯示,肉毒桿菌是以孢子形態存在週遭環境,因其分泌毒素,造成肉毒桿菌中毒。該毒素會阻斷神經傳導物質釋放,使得神經元傳導受阻,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麻痺等神經症狀。 -
網傳國產3項農作曾驗出米酵菌酸! 農業部澄清假訊息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942有媒體報導國產鳳梨、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且木耳可能遭受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感染,對此,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專家嚴正澄清,國內未曾出現鳳梨與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之報告,也未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存在台灣農業生產環境並造成作物病害之紀錄。 -
米製品保存不當恐出現米酵菌酸! 專家授正確保存秘訣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109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的死者血液檢體中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引起眾多對於食安的關注,而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主要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又名伯克霍爾德菌,學名: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的1種粒線體毒素,與印尼和中國曾爆發的椰子和玉米產品的疾病有關。然而,為什麼會出現米酵菌酸?哪些食品、環境或因素,特別容易產生,我們是否需要擔憂所有的米製品,以及究竟應如何避免接觸米酵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