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等強度運動
-
太常運動傷關節?治療師揭迷思 民眾要保養可以這樣做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2399經常運動更容易磨損關節,造成關節不適?謝迪亞物理治療師受訪表示,這是常見錯誤迷思,相較於有運動習慣的族群,活動量少與不運動族群的關節退化及磨損速度更快。另外,運動量不足及久坐容易造成肥胖,而肥胖也是促使關節退化、磨損的強烈危險因子,「缺乏運動更傷關節」才是正確健康觀念。 -
規律運動好處多! 這2類人比常人更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151根據1篇今年3月發布於《Science Daily》的研究指出,運動能夠促進大腦激素,抵消壓力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透過規律運動在心血管健康上所帶來的益處高出1倍。 -
不到40就中風! 心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什麼是心房顫動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71李政鴻醫師提醒,心房顫動雖然是心臟的問題,但是會大幅增加中風的風險,造成嚴重併發症,影響遍及全身,一定要盡早治療。 -
孕婦輕忽妊娠糖尿病 未及時追蹤懷孕36周寶寶失去心跳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484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有1萬名孕婦患妊娠糖尿病,台大醫院婦產部主任李建南表示,妊娠糖尿病盛行率約為13%,致病原因為懷孕期間為提供胎兒足夠養分,胎盤分泌荷爾蒙,讓使血糖上升,但孕婦若無法調控,就會發生妊娠糖尿病,大部分患者於產後自行痊癒。 -
別小看心律不整! 用簡單一張表幫你算出中風可能機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5250多歲的詹先生本身並無相關心臟病或慢性病史,但最近因呼吸困難、雙腳水腫,且爬樓梯越來越喘,自覺有心悸,便前往急診室求診。經初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正常人的血液流動會經過心房,再到心室然後灌注全身,但在心房顫動發作,心房正常時,有節奏的收縮會被無效的顫動所取代,後果是不能完全地把血液移至心室。結果,血液會停滯並形成小血塊。當這些小血塊移動到大腦,便會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
國人10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有關 慢性病與新冠風險大增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770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包括第2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等。而109年台灣國人10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
防疫期間規律運動抗病毒 銀髮族尤其需要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8179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運動有做就會有效果,有氧和肌力兩種運動搭配效果最好。除了能提升抵抗力,還有許多好處,如預防三高、降低體脂、增加肌力、預防骨質疏鬆、改善血液循環、提升新陳代謝、延緩大腦退化、讓心情變好和預防失智等。而銀髮族、三高慢性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對較弱,易受細菌病毒侵害,但體育署108年調查發現,銀髮族大多是做有氧運動,卻常忽略了肌力訓練。 -
每天運動1小時 可抵消整日久坐危害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2321挪威體育科學學院(The Norwegian School of Sport Sciences)的教授Ulf Ekelund說明,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成4組,根據他們的中等強度運動的時間來觀察對健康的影響,所謂中等強度的運動,例如:每小時步行3.5英哩(約5.635公里),或騎單車每小時10英哩(約16.1公里),每天從事運動的時間長度為5至75分鐘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