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西醫合併治療
-
糖尿病患者害怕終日洗腎 合併中醫治療可妥善控制血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879嘉義長庚中醫科主治醫師蔡盈盈發表「糖尿病腎病變輔助中醫治療之進展」,她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糖尿病典型症狀歸類在中醫「消渴」範疇,治療重點在於調理脾胃消化機能,讓血液裡過多的葡萄糖(熱),得以被人體再吸收利用,達到調降血糖的效果。 -
思覺失調症非不治之症! 中西合併治療妙齡女重拾人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0804中醫師張賜興指出,思覺失調症的致病原因很多,包含基因遺傳、胎兒期的藥物殘留、毒性用藥過當等,多數為壓力所引起,一般人可以用大腦進行思考和動作表現的協調,思覺失調症患者因大腦產生訊息錯亂,輕症者說話顛三倒四、表情異常,情緒反應和動作與常人不同;嚴重者可能會大哭大鬧、裸體亂跑,甚至因妄想而犯罪。按時服藥治療得以控制病情,不過一旦脫離治療,嚴重的話還是很可能會釀禍。由於其病症表現與躁鬱症、憂鬱症有相似之處,因此很容易被誤判。 -
中西醫合治加快新冠痊癒? 張上淳:科學證據不足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772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對媒體表示,在14名確診個案試驗中,約8至10日的時間就有12人3次採檢陰性解隔離出院,另外2人近期才確診,用藥時間比較短,目前仍在治療中。研究團隊發現,部分中藥能與新冠病毒棘蛋白結合,讓它無法打開細胞ACE2受體,也就無法進入細胞繁殖,另外也能降低細胞激素風暴的危險。 -
對抗腫瘤及惡性體質 適度肌力訓練有助體力恢復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844陳政國指出,惡病體質是造成癌症病患死亡的原因之一,會出現體重異常減輕、肌肉無力、疲倦等現象,容易被誤以為是營養不良所致,但其實問題出在代謝異常,案例中的張先生除透過中西醫合併治療外,也搭配復健運動,順利於3個月後改善睡眠、精神,肌肉量與體重也持續回穩,成功克服抗癌路上的各種困難。 -
小腦萎縮症患者別放棄治療 中西醫聯手改善生活品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820張賜興提到,林先生儘管罹病,但卻嗜吃油炸食物,導致皮膚狀況變差,全身持續冒出膿皰,更留下嚴重的痘疤,模樣有些驚人。由於眩暈嚴重又容易抽筋,身體僵硬,走路時須有人一旁扶持,行走模樣有如企鵝。林先生經友人介紹,今年8月開始接受中醫治療。持續4個月後,臉部潮紅症狀獲得改善,且終於可以躺在床上睡覺,儘管夜裡還是睡不好,但相較先前處境,林先生已經相當滿足。 -
安胎害怕母體不適症? 中西醫聯手照護助好孕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00讓胎兒在子宮住好住滿,順利誕生,這是孕婦及婦產科醫師的最大心願,但不少人孕期不順利,出血、宮縮,甚至必須長期臥床安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馬偕紀念醫院參與「中醫提升孕產照護品質計畫」,中西醫攜手安胎,達到「求好孕」目標。 -
晚婚晚孕衝擊少子化 中西醫合併治療事半功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677擁有30年中醫臨床經驗的黃蘭媖,專精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腹腔沾黏、多囊卵巢綜合症、卵巢機能退化等婦科疾病,擅長中醫辯證調整體質,協助許多不孕夫妻順利完成人生功課。黃蘭媖表示,在懷孕上,女性受限於生理結構因素,這是相當現實又殘酷,一旦過了35歲,卵巢機能迅速降低,受孕機率減少許多。即使幸運受孕成功,流產風險也比年輕女性增加許多。 -
中醫輔助抗癌 減輕化療身體不適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920確診罹癌時,每個癌友都會自問「為何會是我?」,接著哀痛欲絕,但抗癌過程中還需承受化療、標靶藥物等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不少患者甚至為此中斷治療,事實上,透過中醫輔助調理,就可減少不適症狀,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