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丹麥
-
育齡婦女罹患糖尿病 孩子成年後心臟病風險增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00研究人員分析了1977年至2016年間,240萬名在丹麥出生的兒童的相關數據,隨訪時間長達40年。從分析中發現,在懷孕之前或懷孕期間就得到糖尿病的人,相較其他沒有罹患糖尿病的母親,孩子長大後有早發性心臟病的風險高出29%。 -
顛覆家長想像! 幼童時期養貓可能降低氣喘發生率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47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康宏銘表示,假使個人就有過敏高風險基因,從小就會慢慢出現症狀,1至2歲就會有異位性皮膚炎,6至8歲開始出現氣喘,成年後雖然氣喘發生機率降低,但也容易有過敏性鼻炎,如果家長觀察到孩子身體開始出現異狀,就應該讓小孩趁早就醫。 -
寂寞恐加重病情 研究:心臟病患者孤單住院死亡率高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73研究人員從中發現,與不覺孤獨的人相比,感到孤獨的人產生焦慮沮喪感的可能性高出3倍,相較之下,生活品質也比較低。同時發現,1年之後,女人因為寂寞的死亡機率多出3倍,而男人則是2倍。 -
喝咖啡對健康的好處 研究:可降低膽結石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72根據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在進行長達8年的時間,追踪了104,493名患後發現,每天飲用超過6杯咖啡的人,患有症狀性膽結石的風險比不喝咖啡的人低23%,而且每天多喝1杯咖啡,就會降低3%的膽結石風險。 -
空汙對健康影響有多深? 研究:連心理層面也受波及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40根據數百萬名丹麥和美國人的資料庫中,研究人員發現暴露在空氣汙染中與某些精神疾病的發病機率間具有相關性。在這2個國家中,空氣品質較差與罹患躁鬱症的風險增加有關。丹麥的數據指出,孩子10歲以前若暴露於空氣汙染中,罹患憂鬱症、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礙的風險都會增加。 -
全台新生兒聽損比例高 及早治療避免發展遲緩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483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神經主治醫師暨北護聽語副教授翁仕明解釋,幼兒單側聽損最容易被忽略,由於雙耳聽力的補償作用,並不是全然聽不到聲音,需透過篩檢才可以及早發現。家長照顧聽損的孩子往往面臨較大的壓力,因為即便持續追蹤,稍有不留意,聽力就可能惡化;此外,如果不是在出生後就及時發現,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 -
侯佩岑道婚姻冒險卻值得 有孩子每天都幸福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4532孩子是顆「種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及天賦,各自會長成不同的種類、不同樣貌的「植物」,身為家長要用「有機」方式,耐心陪伴孩子長大:就像有機農場需要靜靜等待3年成熟期,孩子也需要時間等候成長,必須觀察最適合孩子的「培育方式」,在最適當的時機給予「天然養分」幫助他們,不要用「化學農藥」、「基因改造」過度干預成長,這也是侯佩岑在育兒過程中歸納出的「有機教養哲學」。 -
研究:乳癌患者 可能存在心房顫動風險
癌症新知 / 乳癌48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報告指出,乳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全球第2大常見癌症,2018年新發病例超過200萬。在《全球醫藥新知》篇中「患乳癌的女性患心房顫動的風險較高嗎?」的報導,根據知名國際學術期刊《HeartRhythm》發表的1項新研究報告,研究人員發現,乳癌患者罹患心房顫動(At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