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久站
-
5旬翁腰椎退化需輪椅代步! 醫採1療法隔天可下床行走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5959歲陳先生近年飽受坐骨神經痛所苦,最近1年甚至需要輪椅代步,檢查後發現有多節腰椎退化及椎孔狹窄壓迫神經,經醫師評估,接受診斷性神經阻斷術及脊椎內視鏡手術,術後症狀大幅改善,回診時已經能在不使用拐杖的情況下自行走進診間! -
大掃除肌肉痠痛跟著來!醫揭預防5招 舒緩疼痛也有效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33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董宥汝舉例,常見掃除後肌肉受傷的情況,像是媽媽手、網球肘、五十肩、下背痛、管家膝及足底筋膜炎等症狀,為避免肌肉受傷,民眾在掃除前先做「5招」暖身運動、伸展肌肉,預防肌肉痠痛上身。 -
避免膝關節退化要減少運動? 醫打破迷思分析治療趨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05想避免膝關節退化只要減少運動就好?示康診所院長劉必涵醫師指出,有些人存有少運動就能避免膝關節退化的錯誤迷思,然而研究發現,長期運動的馬拉松選手藉著肌力訓練,反而能刺激關節滑液囊內的滑液進入軟骨,提供軟骨營養再將代謝廢物排擠出來。正確且適度的運動有助改善膝關節周邊的組織液循環、加強關節周邊肌肉強度,並不會增加膝蓋退化的風險。通常容易出現膝關節磨損受傷者,多半屬平常活動量低,且周末假日運動前無妥善熱身或運動過量的「假日運動員」居多。 -
足底筋膜炎只痛足底?醫揭好發部位 親授4招居家緩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746「當早上起床,踩出去第1步時,覺得特別疼痛!」這是許多足底筋膜炎患者的典型症狀。台大醫院復健部醫師林孟廷表示,民眾長期跑步過度使用、本身體重過重或是先天性扁平足或高弓足者等情形,都是造成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因素,若是生活習慣不改變,患者1至2年復發機率超過5成。 -
天冷抽筋是缺鈣?中醫師破除迷思 教你急救穴位助緩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99許多民眾一定都遇過,晚上睡到一半忽然腿抽筋,疼痛讓你一時半刻動彈不得,實在痛苦萬分。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大家抽筋位置多發生在小腿後方的腓腸肌、大腿後方的半腱半膜肌及股二頭肌及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許多人在第一時間會以為是自己缺鈣造成,但其實工作久站、運動過度造成肌肉疲勞、周遭神經血管病變、飲食長期失衡、嘔吐腹瀉或過度流汗導致電解質流失等都是抽筋的因素之一。 -
靜脈曲張拖久下場慘!4旬男皮膚潰瘍嚴重 滿床都是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95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鄭詩璁指出,靜脈曲張初期可能難以察覺,有些病患會出現下肢沉重腿酸,而有些則是外觀出現泛紅網狀靜脈擴張的蜘蛛網狀血管,或是藍色或紅色的微血管擴張,但沒有任何明顯症狀。病患常在血管呈現蚯蚓狀,出現腫脹、痠麻、抽筋、水腫等症狀,才來就醫,此時靜脈功能已經受損不堪負荷,若持續放任,除了會引發潰瘍,根據國內研究,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肺栓塞、深層靜脈栓塞、蜂窩性組織炎等致命併發症。 -
兒時打棒球傷及膝蓋!長大接受此治療 工作久站沒問題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42024歲陳姓男子在國小時因打棒球造成膝蓋傷害,自此每次上下樓梯時膝蓋不僅卡卡、有鈍挫感,嚴重時甚至無法走路,且平時也得很小心彎曲、伸直等折磨,讓他不堪其擾。由於患者小時候考量到治療恐有長短腳疑慮,並未徹底解決病根,直到長大才接受微創手術治療,恢復健康。 -
骨關節炎一定要開刀? 「膠原結合胜肽」新療法能克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04中國醫藥大學新藥開發研究中心主任洪士杰、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暨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漢忠等團隊合作發現骨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新策略,成功開發專一辨識結合骨關節炎軟骨膠原蛋白的胜肽及雙功能單一胜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