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乳房切除
-
乳癌病友重建乳房 恢復自信找回生活品質
癌症新知 / 乳癌3638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蒲啟明表示,晚婚、遺傳及日常飲食,讓國內女性乳癌新增個案逐年增加,大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忽略了日後外觀改變可能帶來的心理壓力,術後自卑,遲遲無法走出「少」奶奶的陰影。 -
小鮮肉大咪咪真冏 男性女乳症術後建自信
兩性關係 / 男人幫2926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美容中心主任張長正表示,家豪的情況是屬於「男性女乳症」,顧名思義是指男性有女性化的乳房,致病原因雖然仍不明確,但和服用賀爾蒙藥物,肝硬化、營養不良、甲狀腺機能失常有關連,這些都可以由專業醫師的診斷或安排相關檢查一併評估。大多數男性女乳症病患在移除致病原因後,例如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矯正性腺不足症、手術切除致病腫瘤等,都可使胸部恢復正常。 -
乳癌術中放射治療 切除與化療同步完成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373新光醫院乳房中心主任鄭翠芬醫師表示,原本林小姐經穿刺評估後,確定不需做全乳房切除,可做乳房保留手術,但術後1個月則需加做全乳房放射治療。由於全乳房放射治療耗時耗力,療程高達35次,病人須持續6至8周每天回診,但林小姐要工作又要照顧小孩及行動不便的家人,因此陷入兩難。 -
適度瑜珈運動 改善乳癌患者身心健康
癌症新知 / 乳癌1882目前一般乳癌的治療方式,普遍以手術切除為主,如果有需要,還會搭配化療、放療。但是,這些治療不僅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負擔,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造成疼痛、不適和心靈創傷。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況,成了醫界一門重要的課題。 -
裘莉抗乳癌! 預防性切除雙峰真有必要?!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57臨床顯示,BRCA1、BRCA2基因突變可能引起乳癌、卵巢癌。國外統計,一般人基因異常機率小於1%,罹患乳癌的婦女約有10%至15%有此基因突變。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蘇裕傑主任則表示,台灣這部分的統計數字更低,僅約4至5%的乳癌病患帶有BRCA1基因。 -
《跟明天說再見》紀錄片 呼籲重視乳房原位癌
癌症新知 / 乳癌67在《跟明天說再見》紀錄片中,黃美英沉痛表達自己年幼罹患小兒痲痺、長大又罹患乳癌的心路歷程。原以為苦難即將結束,但步入中年卻發現乳癌,當時醫師建議她切除乳房,但卻因害怕猶疑、就醫時間延誤,以致癌細胞擴散到肝臟。 -
女人雙峰的美麗與哀愁 乳癌非絕症應積極面對
癌症新知 / 乳癌2221乳房的實質是由乳腺小管、乳腺小葉及腺泡上皮構造所組成的,乳房分為6到9大葉,再由許多小葉組成,終端有許多小囊,由導管互相連接,主要功能是製造乳汁。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或小葉生長出來的一種惡性瘤,因癌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會侵入並破壞鄰近的組織及器官,或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它器官。 -
乳癌病友划龍舟 郝市長讚許請吃牛排
癌症新知 / 乳癌2352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任陳火木表示,龍舟競渡是我國傳統民俗活動,但加拿大教授麥卡西於1996年就將龍舟競賽當成乳癌術後患者的身心復健運動,目前全世界已超過一百隊由乳癌術後者組成的龍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