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乳房攝影
-
守護女性健康定期「婦科檢查」不能少 4大項目不漏檢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6014許多婦科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卻可能悄悄危害女性健康,例如乳癌、子宮頸癌、巧克力囊腫和卵巢纖維瘤等。透過定期婦科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異常,並在第一時間採取治療,有效降低病情惡化的風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婦科檢查項目」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婦科檢查項目排行。 -
世界癌症日!2025年癌篩新制須知 及早揪出初期警訊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6196每年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上看13萬293人,較110年增加8531人!為幫助國民防治癌症,今年1月起政府擴大癌症篩檢補助計畫,民眾可得多加利用,守護自己的健康。營養師高敏敏也示警,除了「事前可篩檢的6大癌症」外,大家也別輕忽「不可篩檢之7大癌症」的症狀,及早發現並治療才是戰勝癌症的關鍵。 -
胃癌篩檢有望納入公費癌篩 國健署:最快將於8月試辦
癌症新知 / 胃癌7639癌症連續42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榜首,112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3126人,占總死亡人數25.8%,為降低惡性腫瘤對於國人危害,衛福部擬將胃癌幽門螺旋桿菌篩檢列入納入第6種成人公費癌症篩檢,將於下個月在部分縣市試辦,45歲至74歲民眾透過糞便篩檢幽門桿菌。 -
乳房植入物安全嗎? 食藥署提醒隆乳手術前必知的風險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2305隆乳、乳房重建手術中,使用到的乳房植入物是屬於第3等級醫療器材,由矽膠彈性外殼填充等滲透壓生理食鹽水,或填充具黏彈性的矽膠組成,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適當的形狀及尺寸。食藥署今(15)日宣導,乳房植入物可能發生植入物破裂、組織鈣化、乳房兩側不對稱、位移等等不良反應,民眾在接受手術前務必清楚手術風險。 -
符合補助年齡快去檢查! 定期乳癌篩檢助及早發現異狀
癌症新知 / 乳癌9421依據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診斷為乳癌個案為1萬5,448人,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有2834名女性死於乳癌,是婦女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乳癌防治為女性的重要健康議題,建議符合國民健康署補助乳癌篩檢的年齡範圍者,應儘早至各大醫療院所定期接受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乳癌中西醫併治可降低死亡風險 注重術後調理防副作用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60乳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之首,近年來整體發生率持續上升,只有疫情期間因為篩檢人數銳減,所以減少約1成,隨著疫情解封,人流除了會慢慢回流,更令人擔心的是患者可能因為延誤確診,因而提高死亡率。一般而言,如果在2期以前發現,5年存活率將近高達9成,但隨著期數的增加,到了第4期的5年存活率已經低到只剩下25%。 -
5旬婦拖2年才就醫竟確診乳癌! 醫師1招保住乳房外觀
癌症新知 / 乳癌66361名50歲婦人,2年前摸到乳房硬塊但未就醫,最近她發現腫塊變大,乳房形狀甚至變形突起,在家人的鼓勵下,前往長安醫院乳房外科求診,經過超音波、切片等詳細檢查,確定診斷為乳癌第2期。經過討論後,先接受化療,再進行「乳房整形式保留手術」,所幸手術非常順利切除病灶,病理報告顯示無殘存癌細胞且無擴散,而且她的乳房外觀也完好如初。 -
過半女性未定期乳癌篩檢! 調查:9成認為應下修年齡
癌症新知 / 乳癌3664乳癌長年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更為婦女常見死因第2名,且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逐年緩升,是大家顯而易見卻視而不見的「粉紅灰犀牛」。因此,在3月「婦女月」的尾聲,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特別於27日舉辦「粉紅灰犀牛來襲 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發佈記者會,公布史無前例針對國內女性及病友的雙軌調查研究,並提出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6大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