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五臟
-
冬天皮膚病易惡化!長者要小心溫差大 中醫提養身要點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14312歲小祥(化名)平時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控制良好,但一到冬天便惡化,搔癢難耐,經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許芳綺診察後發現,患者的皮膚偏乾、脫屑,且有不少抓痕,加上喜歡泡熱水澡與吃當歸鴨,於是她開立了養陰清熱、止癢的科學中藥與外用紫雲膏,並囑咐小祥別再泡熱水澡,每日洗完澡後將凡士林與不含香精的乳液混和保濕皮膚,並以輕拍方式代替指甲抓癢,經過2週治療後,皮膚症狀終於穩定下來。 -
萬聖節1食材能改善秋燥! 入秋6大養生食材你吃了嗎?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023秋天的飲食重點在「溫」和「潤」,儘量選擇水分多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材,來滋潤乾枯的五臟六腑。網路上就以「蘋果」奪得聲量冠軍,還有富含維生素的南瓜以及中秋節必吃的柚子都是適合秋日的養生食材。另一方面,中醫師也表示秋天適合吃白色食物,因為許多白色食物是蛋白質的來源,能滋養肺部。那就去超市採買,用美食為秋天涼燥的身體進補一下吧! -
過敏非不治之症!中醫從體內改善 調養最佳時機在夏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07治療過敏的最佳時機,鄭愛蓮醫師透露,台灣冬天濕冷,過敏者容易出現症狀,因此建議夏天進行治療,趁過敏症狀少時,將重點放在身體調養,盡快把五臟六腑調理好,而治療過敏、待體質調整完畢,一般都需花費半年至1年的時間。醫師提到,曾收治1名小學1年級的孩子,是在秋冬來看診,服用藥物到隔年夏天結束,甚至秋天還在吃保養藥物,結果停藥後,那年冬天過敏症狀就好轉許多。 -
乾癬不容忽視 嚴重致關節變形!中醫藥浴療程內外兼顧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61黃慶雲醫師表示,乾癬表現在皮膚有不同表象,像是頭皮如果因為阻塞導致皮屑增厚,就會出現雪花片片,而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胸、腹、背、臉、耳內、耳後或指甲都可能冒出病灶。乾癬初期多出現紅疹,病情惡化發作則轉為紅皮塊狀,還可能蔓延全身,若未積極接受治療,嚴重恐併發乾癬性關節炎,甚至發生不可逆的關節變形。 -
這3類人是思覺失調症高危險群 中西合治回歸正常生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364張賜興解釋,中醫對精神疾病有一套很嚴謹的理論,認為七情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密切相關,正常人會是五臟平和的狀態,但當其中一臟反應失調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產生疾病;因此中醫治療思覺失調,會先探究患者哪個臟腑出現問題,對症下藥,再來就是考慮先天遺傳因素跟後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等加以調整。 -
以為中暑恐心臟出問題 小暑養生中醫建議多拍打這兩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1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時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後,台灣的天氣常傳變成高溫而午後有雷陣雨的型態,其關鍵就是濕跟熱,容易導致頭暈目眩、肩頸僵硬、容易疲倦、四肢痠軟、嘔吐、腹瀉、腹脹、頭脹痛、體溫升高、覺得補充再多水也無法解渴、心悸等,這時千萬別輕忽以為是中暑,小心是心臟出問題。 -
長新冠後遺症「腦霧」易健忘 中醫食療按壓穴位可改善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82「腦霧」是新冠康復者常見的後遺症,門診已陸續出現感染新冠肺炎後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容易疲勞的患者。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腦霧」是一種長時間不退的精神模糊,患者可以表現為記憶力衰退、集中力減弱、語言溝通能力下降等。 -
「清冠一號」投入抗疫! 面對新冠病毒中醫提強身解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0900「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提升免疫力才是當務之急。面對確診人數日益增加的情況,張賜興認為,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提升免疫力,首要之務就是每日維持充足的睡眠。中醫認為睡眠期間能修復五臟六腑,提高抵禦外邪能力,尤其是子時、午時正是補充體力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