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生殖
-
及早規劃婚育大事 適齡懷孕寶貝健康有保障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18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105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歲,女性為29.7歲;而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自101年起開始超過30歲,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105年已經拉高為30.7歲,其中年齡為35歲以上占19.54%。
-
乳癌患者年輕化 冷凍胚胎保生機
癌症新知 / 乳癌5114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美州解釋,生育細胞的保存可以選擇冷凍卵子或是冷凍胚胎,依當時的技術冷凍胚胎的穩定度比冷凍卵子高,但根據人工生殖法的規定,須有婚姻關係,才能冷凍胚胎。 -
台灣首屆醫療科技展 百大醫護團隊共襄盛舉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555知識的普及讓許多民眾提升了保健醫療觀念,不過當疾病來臨時,對於醫療抉擇難免感到徬徨無助,為了讓國人對醫療知識更加了解,以便在關鍵時刻能為自己或家人找到正確的醫療方案,衛福部、台北市政府、農委會以及Taiwan Healthcare Plus平台共同主辦首屆「台灣醫療科技展」,期望藉此提升民眾的醫療知 -
大齡女子為圓生子夢 中醫調理體質好孕到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02中醫認為女性過了35歲,身體機能會開始走下坡,受孕機率因而大打折扣。中醫師鄭愛蓮說明,卵巢功能衰退、卵子質量也會隨之下降,即便受孕成功,發生流產、早產的機率也比較高。她曾收治一名因月經異常而求診的35歲患者,調理恢復正常後不久便步入禮堂,等到想生孩子時已年屆40,經過中西醫合併治療一年多,終於誕下一女,45歲時再經中藥調理自然懷孕,但礙於母體環境大不如前,工作忙碌未能臥床休養,最終胎兒仍保不住。 -
解決少子化窘境 國健署擬放寬不孕治療補助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938對於國健署該項補助計畫成效,婦幼組組長陳妙心坦承「結果不如預期」。據統計,104年僅有11人提出申請,最後核定7人;105年1至10月也只呈核11例,近2年下來,實際補助案例可能只有10幾人。 -
台灣人工生殖傲視全球 加籍洋爸爸喜得龍鳳胎
兩性關係 / 不孕症4038台灣晚婚晚育已成趨勢,越來越多不孕夫妻必須借助於人工生殖,才能順利懷孕生子。國民健康署統計顯示,台灣試管嬰兒出生數佔總新生兒出生比例逐年增加,10年來增加2.3倍。 -
精卵捐贈營養費 國健署官版同意書納入條文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512與男性捐精相較,女性捐卵過程複雜許多,一般認為,捐精人數應該多於捐卵,但國健署統計結果卻剛好相反,100年至104年全國捐精捐卵受孕個案數為3,681件,其中捐卵女性人數為2,737人,遠超過捐精男性891人。 -
不孕夫妻計畫生育 把握34歲黃金期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982國健署103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指出,主因為高齡孕婦增加,人工生殖人次較102年增加5千多,共有2萬2684人次女性接受人工生殖,每次12萬至15萬元估計,費用近30億元。34歲為影響台灣女性懷孕率及活產率的關鍵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