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關節置換
-
細胞治療市場再擴大 提供退化性關節炎新選擇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575新光醫院再生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釋高上表示,60%的60歲以上民眾有退化性關節炎,不少人又因運動傷害提早退化。以往一旦軟骨磨損便無法再生,嚴重者開刀置換人工關節需承擔手術風險;自特管法開放後,運用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遂成醫病共同的期待,尤其特別適合早期退化性關節炎,在受傷初期,透過幹細胞修復能力將軟骨重建起來。 -
發生退化性關節炎 一定要動手術嗎?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578隨著時間推進人體的老化,膝關節軟骨也逐漸退化磨損,許多中老年人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台灣每10個70歲以上的長者,就有7個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雖然並不會馬上致命,但疼痛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
老奶奶下肢水腫痠痛 險釀致命肺栓塞危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27許多女性常有小腿、腳踝、腳掌浮腫等困擾,有時雙腿浮腫到連鞋子都穿不下,醫師指出,造成下肢靜脈水腫的原因相當多,包括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心臟衰竭、肝衰竭、藥物副作用、下肢靜脈瓣膜逆流或栓塞等問題,需對症下藥,否則恐將引發致命危機。 -
對抗退化性關節炎 醫師:人工關節是最後選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90退化性關節炎為老年人最普遍的疾病。據統計,70歲以上年長者發生率高達70%,且女性多於男性;除手關節、髖關節及腕關節之外,最常發生在膝關節,疼痛嚴重時走路都成問題,但膝關節損壞就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醫師建議,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不用急著開刀,可以先做大腿的股四頭肌運動,減緩疼痛,並先嘗試玻尿酸關節注射等治療。 -
推動人工關節登錄制 患者免於二次手術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064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目前「人工關節登錄制度」資料包括全膝關節置換術、全股關節置換術、部分關節置換術併整形術等七類手術,以104為例,約4.8萬件。 -
邱彥碩醫師開講常見骨科疾病 民眾反應熱烈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637雙和醫院骨科關節重建科主任邱彥碩醫師,為台灣最早從事微創人工關節的骨科醫師之一,已累積數千例成功的微創膝關節、髖關節、以及脊椎手術的經驗。日前受台北市紅十字會之邀,演講「常見的骨科疾病——微創手術介紹」,向民眾說明骨骼保健之道,介紹常見的骨科疾病,並說明治療方式。當日參與講座的民眾擠滿活動會場,反應相當熱烈,以下是本場講座內容精采節錄。 -
高齡老翁換關節 樂活人生重新起步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9臺北醫學大學骨科臨床教授暨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健煜表示,60歲以上民眾,有八成飽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許多人長年忍痛,關節彎曲變形,撐著X型腿、O型腿,勉強行走,或仰賴輪椅代步,生活大受影響。 -
O型腿寸步難行! 體重過重導致退化性關節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93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濬哲表示,造成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因為膝蓋軟骨磨損,導致骨頭與骨頭的直接磨擦而產生疼痛,至於軟骨為何會磨損?除了與遺傳基因有關,也和老化、過度使用、體重過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