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關節置換
-
難行走到健步如飛 人工關節置換術後通「電」大幅減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29為了找到更有效且更無副作用的方法,搜尋了資料文獻,發現定頻微電流(Frequency specific Microcurrent,FSM)治療,對於術後傷口的腫脹及止痛有很大的治療效果,而且能夠很快緩解發炎因子的生成,因此將此治療方式用於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發現有很大的功效。 -
守護長輩膝蓋保持行動力 膝關節微創重返「膝」利人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13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逸帆指出,膝蓋往往支持著我們的體重之外,很多額外的負重及運動,往往無形中給予膝蓋更多的負擔。除了骨折疼痛,來門診的病患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疼痛來自膝蓋,尤其是現在運動及健身蔚為流行,但錯誤的姿勢及使用反而更加速其磨損,進而引起發炎及疼痛。目前根據最新退化性膝關節指引,合理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使用,配合復健及生活調整,約80%可以使用藥物及復健獲得緩解,不一定需要積極的檢查及手術治療。若藥物控制及復健效果不彰,或者症狀困擾生活,則建議手術介入改善生活品質。 -
喜歡跑步又愛喝啤酒 全馬壯漢竟大腿骨壞死不良於行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4561為何熱愛運動的K先生會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謝國顯分析,這與他喜歡喝酒有關,酒精成分會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微粒,長期下來阻塞供應股骨頭營養的微細血管。此外,又因該病患過度運動,在覺得疼痛時並未及時就醫治療,最後導致左右兩側股骨頭全都缺血性壞死演變成關節炎,必須靠手術來置換人工關節。謝國顯提醒,飲酒時務必適量,也不要過度運動,如果身體疼痛,應積極就醫接受治療,才能夠獲得最佳治療成效。 -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結晶型硫酸鹽葡萄糖胺成救星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145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指出,選擇有實證研究的藥物治療,才能有效減緩關節炎持續惡化。國際關節炎學者分享美國最新JAMA研究及歐洲今年4月公布的最新治療指引,證實結晶型硫酸鹽葡萄糖胺為目前藥物中唯一證實有長期療效,建議作為第1線用藥,並呼籲民眾出現關節疼痛問題時,應遵從醫師指示治療。 -
骨頭缺損如何補? 常見5種補骨醫材停看聽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61國內骨科權威、嘉義長庚醫院榮譽院長許文蔚指出,補骨醫材使用範圍廣泛,例如,切除腫瘤後所造成骨骼缺損、重複置換人工關節所引起骨缺損等情況。此外,再處理骨刺、神經壓迫時,必須採用減壓手術,術後打人工骨釘,如果自身骨頭不足,也需要補骨醫材。 -
細胞治療市場再擴大 提供退化性關節炎新選擇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722新光醫院再生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釋高上表示,60%的60歲以上民眾有退化性關節炎,不少人又因運動傷害提早退化。以往一旦軟骨磨損便無法再生,嚴重者開刀置換人工關節需承擔手術風險;自特管法開放後,運用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遂成醫病共同的期待,尤其特別適合早期退化性關節炎,在受傷初期,透過幹細胞修復能力將軟骨重建起來。 -
發生退化性關節炎 一定要動手術嗎?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767隨著時間推進人體的老化,膝關節軟骨也逐漸退化磨損,許多中老年人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台灣每10個70歲以上的長者,就有7個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雖然並不會馬上致命,但疼痛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
老奶奶下肢水腫痠痛 險釀致命肺栓塞危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072許多女性常有小腿、腳踝、腳掌浮腫等困擾,有時雙腿浮腫到連鞋子都穿不下,醫師指出,造成下肢靜脈水腫的原因相當多,包括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心臟衰竭、肝衰竭、藥物副作用、下肢靜脈瓣膜逆流或栓塞等問題,需對症下藥,否則恐將引發致命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