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關節
-
講座報名/顧好骨頭關節沒煩惱! 跟著專家學保養之道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482日常生活我們可以如何保養骨關節呢?陳志華醫師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於6月3日星期六下午,為現場民眾講解「心臟科常見檢查有哪些? 遠離心臟病預防勝於治療」。 -
50歲以上近5成患退化性關節炎 換人工關節非唯一解方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505許多老人家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可能會出現膝關節疼痛、僵硬、變形等症狀,除了活動受限,走路時下肢也會不時感到疼痛,即便經過復健及服用口服藥止痛,效果仍然有限,許多人聽見醫師建議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心裡難免會怕怕的,擔心術後成效。醫師提醒,術前應多聽第2意見,經過醫師評估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療方式。 -
全台2成口受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 人工關節找回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2590歲的陳阿嬤因左腳膝蓋長期疼痛,沒辦法走超過10分鐘的路,在朋友的介紹下,由家屬陪同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經骨科洪碩穗主任會診後發現左腳軟骨磨損嚴重且因受力不均造成有O型腿的現象,甚至有嚴重的脊椎側彎、骨盆傾斜。考量陳阿嬤已為高齡患者,手術風險較高,洪碩穗主任決定先予以玻尿酸舒緩疼痛,並教導膝關節復健的運動,期待能經由保守治療來改善其症狀。不過由於關節磨損嚴重,疼痛仍無法改善,最終決定接受「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現已無需用助行器輔助,關節活動度也皆無異常。 -
中國附醫研發新技術! 將幹細胞用於退化性關節炎治療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036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合幹細胞中心主任洪士杰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老年族群,約有1至2成65歲以上族群罹患膝蓋骨關節炎,嚴重程度隨年紀增長而逐漸增加,且女性盛行率約為男性2倍。在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上,輕度患者以運動復健、藥物治療為主,如果症狀嚴重,一般建議,考慮更換人工關節,但換上人工關節,日後仍有磨損鬆脫、人體排斥、手術相關風險等問題。為此,中國附醫整合幹細胞中心團隊積極開發新技術「胜肽結合膠原蛋白再生軟骨幹細胞」,除了提高退化性關節炎之早期診斷及玻尿酸潤滑,也透過幹細胞再生醫學,更有效率地進行藥物治療輸送。 -
每年350萬人膝關節退化疼痛 全新手術走路更「膝」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46退化性關節炎讓人走路像「落鏈」,爬樓梯如「登天」,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效果不夠好,使用智能減痛機器手臂輔助後,術後的雙腳舒適度大幅提升。依據國健署統計全台有350萬人受膝關節退化所苦,1年有2萬人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台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王證琪醫師指出,民眾普遍擔憂術後疼痛與恢復期長的問題而卻步。 -
膝關節退化卡卡難行! 選擇「這療法」靈活度成功解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02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可用於外傷性或是退化性引起關節炎合併軟骨缺損的患者。先取出其自身軟骨細胞,在體外培養成細胞層片後再手術移植回軟骨缺損部位。自特管辦法通過迄今,義大醫院已經完成60例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治療。術後追蹤發現,除了病患主觀感受明顯進步,經過MRI追蹤檢查也可看到患者透明軟骨再生,而且可以回到正常軟骨厚度。部分病友甚至可達到完全健康膝蓋的狀態。 -
全台首例!男車禍骨折 配對骨庫「整顆捐贈距骨移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68距骨是足踝區最重要的骨頭,位於小腿腓骨,脛骨和跟骨之間,雖然關節面小,卻承受全身的重量。台北慈濟醫院最近完成全台首例「整顆異體距骨移植」,來源就是骨庫中的捐贈骨頭。需要整顆距骨移植的病人屬少數,醫師提醒,骨頭掉出體外時,務必將骨頭妥善保存,盡速送醫,才能減少骨頭壞死、暴露感染風險,提高復位機率。 -
髖關節疼痛僵硬走路一跛一跛? 醫曝:這樣做恢復行動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1068歲徐伯伯最近活動時,總覺得髖關節疼痛、僵硬,走路也一跛一跛,甚至出現關節摩擦的聲響以及長短腳的現象,導致他愈來愈常躺在床上休息,精氣神嚴重耗損,讓家人十分擔心,赴醫檢查發現徐伯伯因退化性髖關節炎,使髖臼長期磨損,已磨出一個大洞,透過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後,徐伯伯終於恢復以往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