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體試驗
-
國產新冠疫苗可望明年量產 首批施打以2大族群優先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9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目前全球核准臨床試驗新冠肺炎疫苗可分4大類;核酸疫苗、重組病毒疫苗、不活化病毒疫苗和次單位疫苗,台灣包含國衛院、中研院與3間民間公司,分別針對4大類方向研發疫苗,大部分都在今年下半陸續可展開人體試驗。 -
5強疫苗競賽 莫德納有望勝出最快明年獲准使用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360生技製藥公司莫德納(Moderna)、康希諾(CanSino)、伊諾維(Inovio),以及英國牛津大學(Oxford)、倫敦帝國學院(ICL)都在研發新冠肺炎疫苗上有所進展,但莫德納在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協助下如虎添翼。 -
疫情失業在家「苦苦等」 藥品臨床試驗專員正夯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720食藥署指出,根據現行法規,在新藥進入台灣市場前,需先進行一連串臨床試驗,確認其安全性與療效,但臨床試驗的執行過程複雜且漫長,包括執行前需先進行臨床試驗申請,待獲得核准後開始收案。 -
國產新冠疫苗明年量產? 專家:臨床實驗數據恐不足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727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歐美發展新冠疫苗團隊,有些已經展開人體臨床試驗,台灣剛要開始動物實驗,時程上已經比較慢,但如果台灣疫苗確定明年能上市,相對於一般疫苗開發時程15年左右,仍然相對較快,然而只要有1項研究數據結果不理想,就會影響整體疫苗發展,台灣疫苗明年量產有困難。 -
台灣自產新冠疫苗最快明年冬季上市 人體試驗8月展開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756國光生技與台灣大學病毒實驗室張淑媛教授合作,確認候選疫苗有效性,張淑媛表示,將候選疫苗注入實驗老鼠,當抗體生成後藉由血清分離,將抗體與病毒同時放置培養皿,發現候選疫苗產製抗體,能有效抑制病毒,並且一定程度能稀釋抗體,也能夠讓病毒失去感染力,證實候選疫苗有效性。 -
新冠疫苗牛津大學宣稱9月問世 台灣直追最快明年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4101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程度超過預期,感染人數已經超過300萬人,全球醫藥界無不極力研發疫苗,《紐約時報》報導,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室開發新冠病毒疫苗,通過安全性測試,將進入臨床,下月底前,預計六千多名受試者接種,如果順利,9月底之前就可問世。 -
新冠快篩研發台灣隊再創佳績 長庚團隊最快半年量產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48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表示,團隊藉由台灣確診病患的身體上,找到能抵抗新冠病毒的抗體,利用細胞複製的技術下,可以作為快篩試劑與預防治療藥物,最大的好處是副作用風險極低,相對於動物抗體製品則風險較高。 -
武漢肺炎實驗藥物可望引進台灣? 陳時中:已接洽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397根據媒體報導,瑞德西韋的開發藥廠美國吉立亞醫藥(Gilead Sciences),已經同意用恩慈治療方式,免費提供藥物給台灣,台大醫院已經備妥相關文件給衛福部並將提出申請。吉立亞公司由新聞稿回應,瑞德西韋目前仍聚焦在早期臨床試驗階段,全球皆未註冊核准,也沒有足夠的安全性與療效數據。正與台灣衛生主管機關評估瑞德西韋作為恩慈療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