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休克
-
上週再添1起新生兒腸病毒死亡! 7月底之前仍在流行期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028上週再添1起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個案,為今年第5例新生兒腸病毒死亡。疾管署表示,到7月底之前為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間,家長和新生兒醫療照護機構務必提高警覺,應該盡量謝絕訪客,也盡量謝絕親朋好友對新生兒抱抱親親。目前社區腸病毒流行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最多,占37%,其次為克沙奇A6型(占20%)、克沙奇A2型(占19%)。羅一鈞表示,2018年5月至7月台灣也曾有過一波新生兒伊科病毒11型疫情,造成7例新生兒伊科病毒11型重症、其中6例死亡。 -
衛生棉條使用不當恐引發毒性休克 4至6小時要更換1次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3273衛生棉條方便又隱密,且能減少經期期間的活動限制,近年來深受女性青睞。但若疏忽使用方法,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不得不慎!曾有些女性因為忘了取出棉條,或是放置過久,導致陰道壁破皮、潰瘍,甚至出現輕微發燒與感染,雖然絕大多數患者僅有輕微症狀,且在服用抗生素後即可緩解。但在極少數的情況下,細菌可能經由陰道進入血液,引發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 TSS),其病程進展迅速,若未及時就醫治療,可能會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需提高警覺。 -
國內新冠疫情仍處流行高峰 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相對嚴峻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8211上週新冠門急診就診6萬6951人次,較前1週下降6.2%,但併發重症數仍偏多,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疫情仍在相對高點,死亡病例數持續上升,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出入醫療照護機構、搭乘大眾運輸、至人潮擁擠室內場所,均應自主佩戴口罩。 -
免疫力強較健康? 異常紅腫、疼痛恐免疫系統太強所致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504說到免疫力,大家的第1個反應大多都是要增強免疫力,免疫力越強越不容易生病,其實不然。雖然免疫力確實是保護我們人體的機制,但當它過度反應,反而會傷害自己,形成2大類問題:過敏反應與自體免疫疾病。所以當我們出現打噴嚏、起紅疹或關節疼痛時,別急著當成小毛病處理,這可能是免疫系統在發出警訊。 -
新冠高峰提早報到! 疾管署:預計這週之後脫離流行期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356上週新增166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25例本土病例死亡,新冠重症、死亡等個案人數雙創新高,其中年紀最輕的死亡個案為30多歲男性,原先身體健康,5月下旬因喉嚨痛、全身痠痛而就醫,兩度收治加護病房,不幸於併發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 -
加護病房知多少? 關鍵10問幫助釐清病患家屬心中疑惑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062加護病房是急重症生死交關的第一線,病人病況變化快速,卻具有高度隔離性,家屬與醫師互動機會有限,這可能使病患家屬經歷極大的焦慮與壓力,醫病之間也可能因溝通不足而衍生誤解或爭議。藥害救濟基金會邀請擅長重症照護的義大醫院黃煜為副院長,揭開加護病房的神秘面紗,從家屬最關心的十個問題出發,帶大眾認識這個特殊的醫療環境,以及如何達到更好的醫病溝通。 -
出遊登山不驚「蜂」 北市動保處提供民眾郊遊防蜂指南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231夏秋之際不少市民規劃至郊區登山、健行或露營,臺北市動保處提醒,暑假正值虎頭蜂活動高峰,進行戶外活動時應提高警覺,避免誤闖蜂群警戒範圍,導致遭受螫咬。在住家或人流較多的公共場所發現蜂窩,可撥打1999轉由動保處安排專業人員協助摘除。 -
瘧疾境外移入19年同期新高 前往疫區先看旅遊醫學門診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636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4月7日累計7例境外移入個案,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分別為獅子山及索羅門群島(各2例)、坦尚尼亞、肯亞及非洲中部(各1例),其中6例感染惡性瘧,1例感染間日瘧。近19年(2007-2025)累計194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惡性瘧為主,其次為間日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