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住院
-
新版精神衛生法將上路 立委質疑社區心衛中心人力不足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73新版精神衛生法預定今年12月14日上路,重點在於強制住院規定變嚴,且明訂醫師需幫精神病患擬定出院準備計畫,讓病友順利重返社區,不過,立委擔心,社區訪視人力不足,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目前精神病患關環訪視員案量比去年為1比60,今年降至1比50,期待明年降至1比40。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衛福部長邱泰源針對「社區精神病患照護優化」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
中耳炎好發秋冬!中耳炎5大症狀 延誤治療恐聽力受損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534秋冬換季之際,感冒與流感患者的數量大增,同時也是中耳炎發生的高峰期。中耳炎是由中耳腔感染發炎引起的疾病,也是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偶爾也會發生於成人,其主要可分為急性、積液性與慢性中耳炎,又以前兩者最常見,常見症狀包括聽力變差、耳痛與發燒等,是不可輕忽的常見疾病。《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半年內「中耳炎症狀」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中耳炎常見的5大症狀。 -
思覺失調症反覆發作恐腦損傷 醫:長效針劑助穩定病況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044年輕時的阿如,在美容院工作,相當認真,但隨著出現妄想及幻覺,自稱遭當紅男偶像跟蹤,為就醫問題,常跟父母吵架,人生逐漸變調,被確診為思覺失調症。因為常自行停藥,多次住院,回到社區後,仍無法工作,變成啃老族,直到接受長效針劑治療,她生活才漸進步入正軌,成為美容美甲師。 -
膽結石愛找「她」!43歲女晚餐後上腹悶痛 竟是膽結石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6043歲的女性小敏,過去並無特別慢性病病史,但最近這2週以來,每當晚餐吃得較多時便會開始出現上腹悶痛狀況,起初以為是腸胃炎不以為意,直到症狀愈發嚴重,才到奇美醫院急診室尋求治療。經診斷後,發現小敏的白血球指數及發炎指數偏高,也檢查出膽囊石合併膽囊炎,於是會診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陳界溥,並進行經皮穿肝臟膽囊引流術並輔以抗生素治療,術後恢復良好。 -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 圖解骨折術後照護重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125「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
左流右新第2階開打 防疫大使沈玉琳、梁佑南率先接種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443「左流右新」第2階段自11月1日起開打,本階段開放接種對象包括流感疫苗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JN.1新冠疫苗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之民眾(未列於第1階段者)。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左流右新 防護更新」代表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右手接種新冠疫苗,保護自己免於流感及新冠的威脅,呼籲符合公費資格之民眾盡速前往接種,以提升自身保護力。 -
康芮颱風逼近!慎防類鼻疽和登革熱疫情 及早做好防範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93疾管署今(29)日宣導,民眾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避免開窗,出入室內外皆佩戴口罩,同時要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預防類鼻疽感染。而颱風來襲前應主動清除積水容器,並於雨後加強「巡、倒、清、刷」,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防止感染登革熱。 -
為助中風父康復!孝子奔波近2百公里 尋求中西醫合治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85因應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黃仲諄呼籲,大家可牢記FAST中風口訣「臉歪、手垂、大舌頭,記下時間快送醫!」如果發現身邊親友有症狀,要把握黃金3小時趕緊治療。同時民眾平時要維持健康生活,不抽菸、勤運動,遠離三高風險,才能有效預防中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