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住院
-
感冒鼻塞竟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眼瞼紅腫、疼痛愛注意!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266日前1名9歲男童感冒後,原本已逐漸改善的鼻塞、流鼻涕症狀突然加重,右眼更出現紅腫、疼痛的情形。家屬起初帶男童至眼科診所就醫,但病況惡化,右眼腫脹範圍擴大且疼痛加劇,後轉往新竹臺大分院急診就醫,經一系列檢查後,確診為「隔膜前(眼眶周圍)蜂窩性組織炎」,在抗生素治療後得以痊癒返家休養。 -
重症肌無力發病時像「全身當機」 難治型患者想活下去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087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葉建宏表示,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免疫系統異常產生抗體,錯誤攻擊神經肌肉傳導系統,導致肌肉無法正常運作,進而釀成肌肉無力等症狀,好發於20歲至30歲女性及50歲以上男性。 -
RSV不分季節!守護嬰幼兒免疫接種成關鍵 離島不能等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8986近年來,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成為家長的隱憂,尤其對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來說,一旦感染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重症住院。疫情後,家長對群聚感染更為警覺,如何防範病毒、建立安全育兒環境成為關注重點。金門作為離島,傳染病防治面臨諸多挑戰,嬰幼兒RSV預防如透過免疫接種政策超前部署,更能打造友善生育環境。 -
台大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 登上國際期刊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062心臟移植手術成功與否關鍵在於缺血時間,全球醫界極力縮短心臟缺血時間,台大醫院日前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研究團隊以葉克膜為靈感,打造移動式器官維護系統,讓離體心臟在移植過程中保持「跳動」,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以及術後生活品質。此次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成果也榮登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 -
如何面對抗藥性細菌? 適當使用抗生素並做好感染管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165抗藥性細菌問題不僅是台灣所面臨的挑戰,更是全球關注的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其列為重大優先議題,包括綠膿桿菌與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等超級細菌的出現,早已不是新聞。若是沒有妥善因應,預估到了2050年,台灣每年將有高達3.3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的感染,死亡人數將是肺癌死亡人數的3倍之多。值得正視的是,許多肺癌病人最終病逝的直接原因是肺炎。 -
術前注射止痛劑阻斷痠痛訊號 斷開疼痛記憶降術後痛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0821名年逾7旬的長者腰腿痠痛、腳麻長達10年之久,痛到坐立難安、如廁卡關,就醫檢查後發現是腰椎滑脫壓迫神經導致劇痛,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考量到長期疼痛會在患者大腦留下記憶,影響復原進度,醫療團隊為其打造「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術前先注射止痛劑斷開疼痛記憶,再執行精準的微創手術,患者術後翌日即能自行下床行走,3個月後行動能力恢復如常,開心重拾含飴弄孫之樂。 -
神經泡糖水裡!38歲男驚見白鞋滲血 竟是糖尿病足潰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42體重高達120多公斤的林姓業務經理,平時鮮少關心自身三高狀況,直到去年底出國洽公,隱約發現腳底「痛痛的」,結果步行整天回到飯店,才赫然發現鞋子「滲血了」,脫襪後嚇見腳底板整層皮幾乎脫落,返國後症狀持續惡化,趕忙掛急診檢查,醫師警告糖尿病足,若時間拖太久,「恐怕得截肢」! -
寶寶周產期染腸病毒變重症 醫曝留意新生兒3傳染途徑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18張小姐在懷孕36週又4天時發燒,隔日在台北慈濟醫院剖腹產下男寶寶安安。出生後,安安的狀況良好,但第4天卻在嬰兒室發生2次唇色發紺,刺激恢復後,活力依舊正常。兒科醫護團隊排除了先天性心臟病,抽血檢查卻發現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下,肝功能異常,且隨後出現發燒及活力下降,在高度懷疑周產期感染的情況下,安排血液培養、腰椎穿刺及核酸檢測。經通報疾管署後,最後確診為新生兒伊科11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並轉入兒童加護病房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