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個性改變
-
愛美的她竟邋遢見人 原來罹患了早發性失智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888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記憶整合門診主治醫師范齡勻表示,早發型失智症是指65歲以前發病,有人還提早至3、40歲,此時仍屬職場黃金期,對個人、家庭及社會均為一大損失。 -
非藥物治療 重展失智症患者與家屬笑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85昱捷診所陳震宇醫師表示,目前針對失智症治療可分為藥物與非藥物,雖然臨床已有數種藥物可使用,但仍有反應不佳及可能出現副作用的情形發生。因此,無副作用且具治療效果的非藥物性治療介入佔有相當重要性,美國近年更已將非藥物治療視為治療方式之一,期望透過非藥物治療來增進患者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並延後被送到安養中心的時間。
-
8旬老翁持剪刀自殺 竟為失智造成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003北榮一項研究發現,連續觀察60位老年失智住院患者一年,發現有7人因自殺行為而住院治療,這些患者皆有輕度到中度失智症。研究人員分析北部一家安養中心自殺高危個案,發現5位為失智症患者,其中3位診斷為失智症後的半年內即出現自殺意念,2位是先出現自殺意念,不久即診斷患有失智症。 -
趨吉避凶 遠離失智危險因子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2020為喚起民眾重視失智症問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台灣失智症協會計畫於103年9月20日(六)下午2時至5時,在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舉辦2014國際失智症月「憶起幸福,從YOUNG開始,珍愛記憶嘉年華」活動,希望增進市民認識失智症,主動關心家中長者,預防失智症。 -
恐怖基因變異 解開失智症、漸凍人之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1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系動作障礙科主治醫師葉篤學表示,由於這名陳姓婦人在 精神上並沒有遭受嚴重的打擊,所以突發性的性格轉變就顯得相當不尋常,經研究後,在這名婦人身上發現了C9orf72基因變異,而家族調查也顯示個案的兩名兄長以及母親也有類似失智的症狀。 -
腦震盪後症候群 高中女生爛英文突然變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09臺北醫學大學神經損傷及再生研究中心教授陳啟仁指出,所謂「腦震盪後症候群」,是指頭部撞擊導致的腦震盪,重者可能致命,輕者則容易因腦傳導神經纖維受損,而出現功能上的障礙。 -
照顧失智症患者壓力大 80%家庭不和睦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6為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已建立失智症醫療照顧社區網絡,每區均有責任醫院,負責該區失智老人的診斷及醫療照護,並定期舉辦失智症家屬照顧技巧訓練班,以及家屬支持團體。 -
家中長者行為異於往常 當心罹患「失智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237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遠指出,失智症10大警訊包括記憶減退、無法勝任原本熟悉事務、言語表達出問題、喪失時地概念、判斷力變差及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情緒改變、個性改變、喪失活動以及開創力。當周遭的親人、朋友變得疑神疑鬼、有怪異行為,以及無來由的情緒變化,好像變成另一個人,就像上述的早餐店女老闆那樣,有可能是罹患了「失智症」,建議盡快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