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健康生活
-
NGS精準醫療東生華將廢水變黃金 總經理楊思源創新局
醫藥衛生 / NOW人物7546投身製藥業長達25個年頭的東生華總經理楊思源認為,製藥是個很有意義且助人助己的產業,不管是自行研發或從國外引進的藥物,幫助許多病人延長生命或改善生活品質,因此,對於這份工作始終保持著熱度。 -
代謝症候群上身沒注意? 有4分之1人不曉得健康出狀況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19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大安門診部主任宋季純表示,根據110年成人健檢受檢者資料發現,自稱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病史民眾,在受檢後異常結果比例竟高達4分之1,透過定期健檢,可幫助您有效掌握個人的健康狀況!目前大安區有44家醫療院所提供「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其中21家更加入「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除了篩檢還可針對代謝症候群,提供客製化健康管理。 -
慢性疾病自我檢測!國健署推出1平台 簡單5步驟護健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980慢性疾病占我國十大死因一半以上,其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等更是長年榜上有名。依據國民健康署110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接受成人健康檢查服務的民眾,近4成血壓異常、近3成血脂異常、近2成血糖異常,更有近5成民眾腰圍過粗,而三高等慢性疾病發生的危機,就隱藏在這些健康檢查的紅字中! -
腸躁症會改變排便形狀? 養成健康生活5習慣降低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939腸躁症是1種功能性腸胃道疾病,一旦患病,便會容易出現反覆腹痛和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其中排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形狀或頻率異常,全球近5至10%的人口,都有這方面的問題,近期1項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 Journal)研究發現,若想改善腸躁症不適症狀,或是預防腸躁症發生,就應養成5種健康好習慣,即可降低發病風險。 -
先心梗後中風!4旬病人走2次鬼門關 北醫附醫成功搶救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81關於病人先後歷經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的急重症考驗,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解釋,缺血性腦中風與心肌梗塞均為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是心臟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風是腦血管阻塞。根據研究,病人若有缺血性心臟病或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2到5倍;若病人年紀輕輕就出現缺血性中風的症狀,也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心臟相關的疾病。 -
女性要知道!網推私密處保養方式 擺脫搔癢、異味煩惱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788無論男女,私密處都是特別脆弱敏感的部位,尤其對於女性而言,細心呵護私密處更是保有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環,然而卻也是許多人容易忽略的部分。正確保養私密處不僅可以預防感染或疾病,也可以維持肌膚的健康狀態,提升生活品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私密處保養方式」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私密處保養方式。 -
老人動起來!國健署全台廣設俱樂部 讓厝邊就是健身房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647為了鼓勵長者保持運動習慣,具有足夠肌力降低其衰弱風險,維持日常生活之獨立性與自主性,國健署於110年至114年規劃在全台,布建共計288處銀髮健身俱樂部據點。國健署說明,截至112年已布建128處據點,累計服務達3萬7,738人,預計今年將再布建36處據點。 -
2024最佳飲食法出爐 這飲食蟬聯冠軍好處與特色1次看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504日常飲食可能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甚至還有助於降低疾病風險,《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每年都會針對各種飲食模式進行分析,從多達30種飲食方法對心臟健康的程度、長期減重效果與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層面加以評估,選出最佳的飲食法,而今(2024)年「地中海飲食」再度蟬聯冠軍寶座,得舒飲食、麥得飲食則位居2、3位。究竟為何地中海飲食可以打敗眾多熱門的飲食法,獲得第1名?採用這種飲食法可以得到哪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