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健康行為
-
線上衛教免群聚和接觸風險 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助益大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196新竹台大分院營養室營養師林曉君表示,因5月COVID-19疫情大爆發,不得不暫停實體課程。有鑑於團體衛教有其必要性及需求,9月開始採行線上團體衛教,即針對糖尿病病友的衛教需求,採用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Diabetes Conversation MapTM Tools)。此為國際糖尿病聯盟開發的一套互動式糖尿病衛教工具,主要是利用小團體的共同探討學習、配合視覺化的學習方式,加上互動式的問答,幫助病友從中獲得正確的疾病及控糖觀念,促進個人執行健康行為。 -
逾半慢性腎病患者輕忽三高控制 腎利黃金8守則應落實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71依據國民健康署「96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後期需要洗腎,108年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達533億元,約占健保總預算6.9%。 -
兒童健康促進從小扎根 幼兒園試辦成果顯著獲各界認同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824為促進幼兒健康,國民健康署檢視幼兒各項健康數據,根據106年近視率統計,大班幼兒有將近1成近視,國小1年級卻已攀升近2成;而1至4歲兒童死亡率第1名為事故傷害;且兒童肥胖率在幼兒園大班已占18至20%,因此於107年訂定發展幼兒園健康促進模式,優先擇定「視力保健」、「事故傷害防制」、「飲食營養」及「健康體能」等4大議題,107年8月至108年6月以「幼兒園的健康政策」、「幼兒園健康技巧與行為」、「家長溝通與社區資源」3大面向,選擇6所幼兒園進行試辦,並獲得各界認同。 -
國中生曾發生性行為女高於男 未避孕比例創新高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5144國民健康署最新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出爐,總共收集5,700份有效樣本,結果發現,近10年國中生曾發生性行為的比率從2.3%攀升到5.7%,女生成長幅度更為明顯,從2.0%升至6.2%。 -
【解封倒數】防疫新生活為開放邊境「超前準備」 國產新冠疫苗年底可望生產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86陳時中表示,大家都很期待邊境能夠開放,但很多事情不是光靠期待就能完成,防疫單位持續朝向這個方向努力。台灣光是零確診就要很辛苦才能達到,要開放哪個國家或地區入境,必須對方安全到沒話說,但也不是比台灣安全就開放,同時要看台灣對抗境外病毒能力夠不夠,所以,總的來說,關鍵就在防疫新生活。 -
國內防疫措施擬解禁 口罩、社交距離、人流不再強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53陳時中表示,國內持續本土病例零確診如果維持到6月7日,就有8周連續4個潛伏期,顯示境內疫情非常穩定安全,因此上午與行政院討論,決定境內鬆綁、境外嚴格的方向,國內所有防疫措施都將鬆綁,包含不強制戴口罩,不論室內與室外,人流與人數都不再管制,只要個人把健康行為做好就可以。 -
喪偶時的傷心欲絕 可能會加速腦部退化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932研究人員表示,研究中發現喪偶者腦部堆積的β類澱粉蛋白斑塊較多,而且他們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比起沒有失去配偶的人快了3倍之多。實際上,腦部堆積的β類澱粉蛋白斑塊,正是阿茲海默症的徵兆。 -
阿茲海默症照顧者 每周睡眠時數減少3.5小時後果嚴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47「每周少了3.5小時的睡眠看似並不多,但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失眠。」Chenlu Gao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壓力、悲傷之下,每周少3.5小時的睡眠,會對照顧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所幸透過低成本的行為干預,可以改善看護者的睡眠及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