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傳統醫學科
-
秋冬天氣轉涼身體狀況多 食療搭配穴道按摩可改善不適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170乾咳是秋冬常出現的症狀,林巧梅醫師指出,秋令屬燥,秋主肺,所以坊間常說的「蒸梨子」食療,就非常適合治療這類乾咳,但注意如果是痰多的咳嗽就不適合;除了蒸梨子,也可以煮一些白木耳百合南杏湯來潤肺,緩解乾咳症狀。 -
病態性肥胖想減肥 胃縮小手術成功甩掉30公斤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1266方文良指出,若體重過重或是肥胖,但還未到病態性肥胖程度,此時可透過運動處方、飲食控制,減少熱量攝取,加上針灸、穴道按摩來控制食慾,就能夠健康享瘦。 -
換季腸胃鬧情緒 大人小孩腹瀉問題專家來解答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58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暨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黃中瑀表示,以中醫角度而言,換季時節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中醫稱這種氣候不穩定的情況為四時不正之氣,四時不正之氣容易促使流行病的產生,尤其台灣氣候又較為潮溼,在中醫認為脾土惡濕(中醫將腸胃消化系統歸類在脾土)的觀念下,一旦天氣反覆不穩,再加上溼冷的環境就容易使人有腸胃不適、腹瀉等問題,特別是抵抗力較差的孩童與老人。 -
吹風機暖暖包熱肚臍 薰臍療法緩解經痛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899臺北附醫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表示,現代人夏天開冷氣、冬天開暖氣,皮膚對冷熱感受失去調節能力,間接影響體內呼吸道與腸胃,尤其夏天許多人吃冰、喝冷飲,容易使氣管、腸胃道受寒;另外戲水、冷水也會讓皮膚受寒溼邪氣的侵擾。 -
端午節驅瘟解熱中醫新解 七葉涼茶取代雄黃酒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5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解釋,夏天蚊蟲多,古人常因環境不潔引發腸胃不適,因而喝雄黃酒消毒驅瘟。但是現在公共衛生的條件已經比古代進步許多,再也沒有喝雄黃酒消毒的必要,且雄黃酒含有砷,喝多了等同於慢性中毒,所以這個端午節習俗早已不合時宜。 -
夏季陽氣最盛! 敷貼「三伏貼」最佳時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170以往中暑多發生在小朋友和老人等體溫調節能力較差者身上,但現代人夏季時喜愛吃冰品、缺乏運動,使得身體代謝變差,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在高溫環境廚房煮飯的媽媽產生中暑現象。
-
吃補前先清楚體質 中醫藥膳對症調理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3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指出,體質是指一個人的秉賦,它源於父母之精,又經由後天調養而成。一般民眾常見的體質,包括「氣虛、陽虛、陰虛」及「平和」體質,因此在進補之前,先對自己的體質有所了解,才能「寓醫於食」,不僅保有藥膳的營養價值,又能達到調理的功效。 -
高溫濕熱吃冰吹冷氣 濕疹患者激增五成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