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傷寒
-
胃食道逆流引起火燒心 這6大飲食禁忌要注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459國健署統計,全國高達4分之1人口罹患胃食道逆流,近20年來,罹病人數成長了5倍。主要原因為飲食西化、精緻化,且工作壓力大,常熬夜加班,吃宵夜,而生活節奏又快,進食速度快等因素所致。據研究指出,1周出現1次或1次以上的胃酸逆流,罹患食道癌的機率,高出無症狀者的7.7倍,如果火燒心症狀常出現在夜間,則罹癌的風險就更高出10.8倍。 -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百日咳 患者有中國旅遊史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20疾管署防疫醫師蘇韋如表示,首例百日咳是1名40歲男性。2019年12月底曾經到中國大陸深圳出差,1月30日咳嗽有痰,在多間診所就醫症狀未改善,2月5日到醫院採檢,11日確診,目前已經痊癒。同住接觸者3人沒有疑似症狀,因百日咳潛伏期約6至20天,無法確認在哪裡感染,但本地社區機會比較高。 -
搶不到口罩正確洗手防疫簡單有效 尤其在6種情況下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756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正確洗手是最簡單有效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冠狀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和傷寒等呼吸道症狀和感染性腹瀉,還有易造成不孕症的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都可以藉由正確洗手有效減低危害。 -
無症狀感染者傳播風險難預估 成防疫一大挑戰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15黃建賢說明,身體免疫力對於特定細菌或病毒反應不明顯,不代表不會傳染,因為細菌或病毒仍然會在感染者體內生存,病源有可能逐漸消失,也可能跟宿主永久共存。歷史上著名案例就是傷寒瑪莉,此案例帶有傷寒桿菌卻沒有症狀,統計導致50多人感染,但武漢肺炎是否有類似病例,目前仍然無法下定論。 -
他1天腹瀉19次快虛脫 國內首見超級傷寒病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957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該名男子為國內第1例「超級傷寒」患者,實驗室檢驗時依基因定序及抗藥基因比對結果,確定個案於巴基斯坦感染,為國內首見的廣泛抗藥性傷寒菌株。 -
婦人咳嗽不停合併發燒 中醫處方改善症狀重拾健康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226臺大醫院新竹分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黃雪雅為婦人診察及詳細問診後,發現病患發燒、咳嗽劇烈、胸悶、夜間喘咳,病情有轉肺炎合併氣喘的傾向。因此,開立麻黃、桂枝、石膏、金銀花、貝母等清熱解毒藥物,增加用藥頻率,2到3小時服用1次藥物,請病患3天後回診。 -
處暑節氣晝熱夜涼 中醫養生食補抗秋燥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57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方志男提醒,民眾要多注意室內冷氣溫度勿設定太低溫,應隨天氣變化做調整;而食養方面應多多增潤疏熱。室內外若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冷熱型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體質偏燥熱的人也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及便祕等「秋燥癥」,除了做好水分補充外,飲食方面可減低辛辣度或少碰油炸燒烤物,避開秋燥的影響。 -
氣温驟降全民抗寒 藝人解凍「蒸」有一套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721連日低溫席捲全台,下探6度的霸王級寒流,不僅成為網友熱烈討論的話題,全台各地更掀起了抗寒大作戰。光靠吃鍋物、喝熱湯、身體貼滿暖暖包、多穿層發熱衣等,已經無法抵擋極凍寒流。演藝圈近來也出現抵抗寒流的風潮,許多藝人紛紛獻出他們獨門的「解凍」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