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免疫反應
-
入秋季節好發過敏性鼻炎 5大常見治療、3招遠離過敏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94台北市藥師公會前理事長張文靜表示,過敏性鼻炎為常見過敏性疾病,主要由花粉、塵螨、寵物皮屑等過敏原引起,很難治癒,但只要適當用藥,就能緩解症狀和提高生活品質。 -
小心鎘暴露! 長庚研究:新冠重症患者尿液中鎘濃度高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17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團隊今(16)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發現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尿液中鎘濃度明顯高於輕症患者,且隨著重症患者的尿液鎘濃度越高,其臨床癒後越差!該研究成果已刊登在2024年3月的國際知名期刊「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 -
臉部下垂免動刀!微整形填充物怎麼選? 整外醫全解析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7354隨著年齡漸長,臉部下垂成為許多人面臨的現實問題,知名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楊菘宇醫師解釋,年齡就是關鍵,皮膚、肌肉、韌帶和脂肪等多種組織會變薄、變弱,膠原蛋白的流失會使得組織體積縮小與彈性下降導致臉部下垂。不僅軟組織,骨架變薄或下頜骨後縮也會影響韌帶的附著位置。許多民眾會追求免開刀的微整型,希望藉由晶亮瓷、童顏針等填充物來改善,但是該如何選擇? -
染新冠竟讓本態性顫抖惡化! 婦人雙手、嘴唇抖個不停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22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指出,「本態性顫抖」是種腦部神經傳導異常所引起的不自主運動疾病,60歲以上的人口盛行率約為5%。患者會出現手部、頭部、甚至喉部的肌肉顫抖,但與巴金森氏症不同,不會有肢體僵硬的症狀。 -
10月1日開打!公費流感疫苗怎麼選? 5家廠牌比一比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4020公費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雙雙開打,分2階段接種,第1階段共有孕婦、幼兒、老年人等11類族群, 人數粗估約812萬人;流感第2階段(50至65歲)約529萬人,衛福部部長邱泰源表示,流感及新冠病毒變異迅速,每年流行病毒株也不太一樣,疫苗保護力可維持1年,必須每年須接種當年度疫苗,才能獲得最佳防護力。 -
200萬國人受氣喘威脅 血液檢測判別嚴重度助控制病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80氣喘病人在呼吸道長期發炎下反覆出現氣道阻塞,會引起胸悶、喘鳴音、夜間咳嗽等症狀,若呼吸道受刺激物影響恐導致呼吸困難,嚴重會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一般治療方法通常採用階梯式用藥,初期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和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來控制症狀。高醫胸腔內科主任洪仁宇指出,若患者需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或其他控制型藥物才能有效控制症狀,或使用藥物後症狀仍未緩解,即被歸類為嚴重氣喘。 -
視力模糊竟是肺癌轉移 這些轉移性腫瘤恐影響視力健康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31131歲的A小姐某天發現左眼視力模糊,至眼科門診就診檢查後,發現在左眼脈絡膜下有腫瘤轉移,造成黃斑部積水,產生視力模糊與視野暗點的現象,轉介至腫瘤科之後,確診為肺癌合併眼部脈絡膜轉移(choroidal metastasis),接受治療後,A小姐的視力問題逐漸改善。 -
鼻過敏併發呼吸道阻塞、鼻竇炎、腦缺氧 醫揭治療趨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178為改善患者狀況,許文龍醫師解釋,採用新型的設備及手術RF高頻無線電波手術治療,透過修整鼻內黏膜,凝結黏膜下層組織,進而改善鼻腔容積和鼻腔通氣狀況,與傳統的電燒或雷射治療相比,RF治療不會破壞組織,副作用較小,且效果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