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免疫藥物治療
-
女工程師罹乳癌扛百萬醫藥費醫治! 多數癌友恐難支撐
癌症新知 / 乳癌5050自認為健康寶寶的柔柔,不喝手搖飲、不太吃炸物,但29歲那年一天洗澡時,意外摸到左側乳房硬塊,進一步接受穿刺檢查,確診為三陰性乳癌。罹癌迄今2年多,接受術前免疫加化療8次,腫瘤由2.8公分縮小至0.5公分,手術切除腫瘤後,又做9次免疫療法,前後17次,花費400萬。 -
晚期肺癌拚存活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為弱勢病友爭取生機
癌症新知 / 肺癌69001在肺癌的分型中,肺鱗癌過去20年來只有化學治療可用,多數晚期患者活不過1年,健保署聽見癌友需求,去(2023)年12月起給付1線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助癌友看見續命曙光。 -
榮陽交團隊紅斑性狼瘡免疫檢查點研究 登國際醫學雜誌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6透過免疫檢查點可精準預測免疫藥物治療癌症的效果,這已行之多年,榮陽交團隊最近證實了免疫檢查點還可應用於紅斑性狼瘡的生物標誌,成為自體免疫疾病的預測標的,其表現量高低,可做為醫師調整藥物的重要參考依據。該研究成果斐然,刊登於今年2月《臨床研究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且榮登封面故事。 -
癌症控制新選擇 免疫細胞治療幫肝癌患者降低死亡風險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891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第1名已長達40年,每年奪走約5萬條人命。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董事長指出,癌症標準化治療發展至今,仍缺乏兼具精準、副作用低且控制率佳的治療選擇。而將人體相容性高的免疫細胞應用在癌症治療上,近年來已被認為是癌症控制的新契機。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已取得美國FDA肝癌孤兒藥資格審查,更於今(2022)年在台灣獲得臨床研究資格,接軌美國在台對肝癌患者進行收案,目前已有院所簽約完成,部分院所衛福部已審查通過,共計將有13家醫院合作收案。 -
利用自身免疫機制來對抗癌症 刺激腫瘤殺手抑制壞細胞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871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暨癌症中心主任馮盈勳說明,利用自身免疫機制來對抗腫瘤,是癌症治療重要的項目之一;因此免疫細胞適應性療法(簡稱細胞治療)在這幾年發展多元且迅速。 -
翁菸酒不離釀泌尿道上皮癌 國人罹患機率居全球之冠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118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教授吳文正表示,泌尿道上皮癌在台灣每年新增近4,000名病例,是種好發於老年人的癌症,尤其是南台灣地區更為嚴重。腎盂癌、輸尿管癌因發病位置在泌尿道上端,因此2者被合稱為上泌尿道上皮癌,如果出現血尿、頻尿或排尿疼痛,可能為癌變警訊,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查與治療。 -
新型免疫藥物治療膀胱癌 帶給癌友新曙光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348膀胱癌是台灣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癌症,每年約新增2000名患者,為2014年男性十大癌症之一,在男性發生率更居第9位。然而膀胱癌30年來處於無新藥發展的治療瓶頸,復發機率仍高,最後還可能面臨摘除膀胱的命運,讓患者對未來感到絕望,因此膀胱癌幾乎可堪稱為沙漠癌症。 -
罹克隆氏症 男子腹痛暴瘦25公斤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014醫師邱建銘表示,32 歲莊先生去年3月腹部突然莫名絞痛到全身冒冷汗,無法入眠,跑遍大小醫院診所,被當成腸沾粘處理,病情反覆發作,食物一下肚,即使是流質都會引發腹部絞痛,拉肚子拉到人整個都快虛脫,體重從72公斤狂掉至47公斤,半年多整整少了 2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