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免疫
-
新冠疫苗第2劑開打!麻疹疫情升溫 新增3例1例為本土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612國內上週增3例麻疹,2例自越南移入,另1例國內感染個案為桃園20多歲男性。今年截至4月7日,累計22例麻疹病例,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為6年同期新高,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8例為國內感染病例,14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均自越南移入。 -
每年2萬人被狗咬傷! 預防破傷風與狂犬病該這樣處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649健保就醫資料顯示,每年至少2萬人被狗咬傷,平均100萬名急診個案就有900多人遭狗咬傷,其中600多人因此住院,換算下來,每天近60人就醫,每年醫療花費逾3000萬元。為此,健保署提醒,被動物咬傷後,應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清洗傷口,再以優碘消毒。 -
植物油較健康?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錯誤 身體反發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62攝入油類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完全錯誤!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指出,臨床發現很多民眾都會擔心,只要吃油就會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其實這是不對的觀念。因為油脂除了是增加食物美味的潤滑劑之外,也是提供人體重要能量的來源(每1克的脂肪可以提供身體9大卡的熱量),最重要是,油脂能夠保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還是荷爾蒙組成的重要成分。完全不攝取任何油脂,反而危害健康。 -
惱人唇皰疹發作怎麼辦? 醫揭做好保濕並掌握5不原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65唇皰疹是發生在唇部的小顆水泡或潰瘍,如果你曾發作過,當嘴唇感覺有點刺刺痛痛,唇邊嘴角出現輕微燒灼感之際,就是唇皰疹再度造訪的日子。外科醫師白映俞指出,唇皰疹通常是在孩童時期,甚至嬰兒時期感染了單純皰疹第一型,皰疹病毒躲在神經細胞中,免疫力比較差的日子,病毒可能就跑出來作祟,形成會痛的、紅紅的小水泡或潰瘍,經過幾天後才結痂、癒合。本身免疫力正常的人,通常在10天至2周之內恢復。 -
4月8日起3類高風險族群 符合資格快打第2劑新冠疫苗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609疾管署統計,近日呼吸道病原體活動仍活躍,多種型別病毒同時流行,近4週檢出仍以流感病毒占比最高,達23%,副流感、鼻病毒占比也明顯增加,各占15%。此外,上週新增1例新冠死亡案例,疾管署表示,65歲以上長者等3大類族群可於4月8日起施打第2劑COVID-19病毒株JN.1新冠疫苗。 -
紅眼危機降臨! 醫師盤點這些眼疾恐造成眼睛紅腫癢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983朱智盟醫師解釋,通常紅眼症採症狀治療,並未給予抗病毒藥物,針對眼睛紅腫、會給予類固醇、血管收縮劑,睡前點眼藥膏,目的是讓眼屎軟化,避免過黏起床張不開眼;倘若眼睛沾黏嚴重,切忌用力撥開以免破皮,建議可使用生理食鹽水沾溼紗布,慢慢用水緩緩幫助眼睛張開。 -
染肺炎鏈球菌死亡風險增 這些高危險群接種疫苗更安全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144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宣布今年3月10日起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將19至64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五大高風險對象納入公費接種,全年皆可施打,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以及1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可施打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專家呼籲符合公費施打資格的民眾盡快接種疫苗,免疫保護更完備。 -
乳癌治療不再「操灰搭」! 乳癌SBRT療程減低副作用
癌症新知 / 乳癌8025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發病高峰集中在45至69歲間。每年約有逾萬名婦女確診,並有超過2,000人因病離世,相當於每日約31人確診、6人不幸病逝。面對高發病率與致死率,如何提升乳癌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已成為當前醫療發展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