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兒童青少年
-
女兒考試成績不理想父親竟毒打 醫:家暴恐致成人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98長期關心各類精神健康與法令相關議題的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表示,當你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首先你必須要有1個認知,而且你要隨時提醒自己,這個孩子不是另外1個自己。 -
近3萬青年曾遭網路霸凌 董氏調查逾5千人有過自殺念頭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731董氏基金會自2020年起進行網路霸凌傷害防治工作,將每年6月第3個星期五倡議為「停止網路霸凌日」,同時發展教案、設計教育課程、短片、舉辦講座等,藉此提升青少年心理韌性及網路霸凌防治觀念。 -
減低憂鬱症汙名感! 研究證實:宣導倡議可增求助意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02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多年來面對憂鬱症去汙名化,董氏基金會幫助民眾「認識」、「覺察」憂鬱症是什麼、鼓勵「求助才是聰明」,邀請知名人士或有影響力的人現身說法,扭轉對憂鬱症的污名感,提高每個人對憂鬱症的認知才有可能進而產生因應策略。 -
孩子也有情緒困擾! 別輕忽兒童憂鬱情緒核心4大表現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62如果孩子出現討厭學校、總是說自己沒朋友、覺得孤獨、感到自卑等,是時候多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況了!憂鬱情緒往往有多種表現,不同的年齡層隨著其生活樣態和身心發育,顯現的特徵會有所不同。南韓研究發現,孤獨、自我厭惡、厭惡學校和自卑是兒童憂鬱情緒最核心的表現。另外,學業困難(學業成績下降)、難過(哭泣)、自卑(打架)、自我厭惡(負面身體形象)、缺乏愉悅感(厭學)、悲傷(孤獨)、不愛上學(缺乏友誼)等的權重明顯高於其他。 -
台大醫院新書《那些病毒教我們的事》 回顧大疫年紀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42新冠疫情來到第3年,迎接曙光之際,台大醫院將這兩年多的經驗為文成書,讓我們能夠反思《那些病毒教我們的事》。在2020年初,醫院發訊息提醒同仁,關注在中國武漢的肺炎感染案;1月6日啟動雙重檢傷與特別診分流機制,才能在1月底發現國內第2例確診個案。當日啟動院級疫情中心會議,並且每日密集向各部門公開院內情形,且修訂資訊,包含更新檢傷標準以及員工健康監測等。 -
預防學童近視從「遠視儲備量」做起 4大近視迷思1次看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515近期不少人說將台灣是近視王國,顯示學童近視情形相當嚴峻。依照國健署106年的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幼兒園小班近視率為6.9%,到國小1年級達到19.8%;國小6年級時,近視率已達到70.6%,等於是10名學生就有7人近視。醫師呼籲避免幼童近視,讓孩子用眼30分鐘後休息10分鐘,做好遠視儲備。 -
運動紓壓又能做公益! 董氏合作台塑推動「樂動校園」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2883董氏基金會於疫情期間持續推展樂動校園推動計畫,在雲彰地區獲台塑企業及長庚科大長期支持,並於今(13)日在雲林四湖國小、雲林東勢國小兩校舉行激勵表揚日活動,鼓勵同學們持續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同學每跑一圈操場或每完成跳繩100下,台塑就會捐出1元,支持董氏基金會持續推動憂鬱防治工作。樂動校園推動計畫至今為止與董氏基金會已合作12個學期,在彰化、雲林地區累積影響至少6,600位師生養成運動紓壓習慣、提升運動量。 -
青少年憂鬱比率增加 董氏籲外界:重視孩子的情緒困擾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25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不少研究發現,憂鬱症及焦慮症罹患人數比例上升,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罹患率;根據1份2022年9月發布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美國的12至25歲人口中憂鬱症病例雖大幅增加,但接受治療的卻沒有相對增加,這是必須正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