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內耳血液循環
-
耳鳴不見得是內耳問題 也有可能是糖尿病併發症之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570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糖尿病患者會容易血管病變,導致神經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耳血管硬化、神經萎縮而引發耳鳴,需從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著手,使內耳循環改善,耳鳴方可獲得緩解。 -
鼻竇炎惡化導致中耳積水 耳鳴恐伴隨出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862鼻竇位於顱骨,正常鼻竇具有4對無菌空腔,鼻竇內充滿空氣,鼻竇內的粘膜由1種有黏液功能的上皮細胞及成千上萬的纖毛所構成。鼻竇有細小出口通向鼻腔,當慢性鼻竇炎患者的鼻涕變得黏稠,倒流堆積在耳咽管附近或中耳腔造成積水,就會引起耳悶、耳鳴,嚴重甚至影響正常聽力。 -
耳鳴出現年輕化趨勢 恐與這些人格特質有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990李宏信醫師進一步解釋,耳鳴之特性好發於凡事追求完美、特愛思考、喜愛鑽牛角尖、愛較勁、喜怒情緒變化大的人,容易影響自律神經失調而讓自己的精神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長期壓力負荷過大,容易造成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衡,當血管過度收縮及循環不良,導致阻塞、局部缺血和缺氧,容易影響耳朵功能異常,出現耳鳴、重聽等症狀。 -
耳鳴是生理退化警訊 研究:與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相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836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國人易忽視的病症,睡覺時若口鼻呼吸氣流停止大於10秒就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症。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明,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大腦無法在睡眠時獲得足量氧氣,導致排毒不佳,腦內堆積的蛋白質無法及時代謝,大腦就易引起發炎反應,導致患者昏沉甚至耳鳴,全身也會出現一堆毛病。 -
單側突發性耳聾聽力驟降 耳中風無預警報到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5871名年約26歲的李小姐於去年罹患突發性耳聾,導致左耳聽力急速下降,最初未察覺,某天遮住一邊耳朵發現兩邊聽力落差很大才趕緊就醫,經耳鼻喉科醫師判斷為耳中風。經住院接受類固醇注射、高壓氧及傳統針灸療法治療,無奈聽力並無好轉跡象,直到經友人介紹,採用山元式新頭針療法約1個月,聽力才逐漸恢復正常。 -
受梅尼爾氏症所苦 印象派大師竟割下自己左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81荷蘭印象派大師梵谷早期畫作《沙丘上補漁網的女子》(Raccommodeuses de filet dans les dunes)在今(2018)年6月4日以700萬歐元(約台幣2.47億元)於法國拍賣會落槌成交,引起各界關注。梵谷生前因割下自己左耳並繪製耳朵纏繃帶自畫像而令人印象深刻,部份專家學者認 -
別再亂挖耳屎了! 不當清理耳垢恐加重耳鳴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703現年30歲的陳小姐,過去沒有耳鳴病史的她有時會突然出現耳鳴,左耳「嗡嗡」響,嚴重時連朋友、同事講話都聽不太清楚,以為是自己耳垢沒有清理乾淨,便會拿起棉花棒自行清理耳朵。 -
熱線傳情手機講不停 耳鳴找上門恐損傷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39自從手機問世後,越來越多人出現耳鳴困擾。一項研究顯示,長時間使用手機的族群,約9成5有耳鳴困擾;如果過去曾有耳鳴症狀,又長時間使用手機,容易增加耳鳴復發的頻率。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電磁波干擾耳朵細胞,進而引發聽覺神經受損,因此建議民眾使用手機接聽電話時間不宜過久,且最好左右耳輪替,避免單耳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