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出汗
-
大雪養身有法寶!改善過敏怕冷體質 中醫授三九貼敷法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55今年12月7日是24 節氣中的「大雪」節氣,天氣逐轉為寒冷,中醫師吳宛容表示,這時的養生重點為避免風寒邪氣侵入,且需多保暖!由於此時氣喘、過敏性鼻炎患者常復發,建議患者在冬至來臨後,可貼敷「三九貼」。 -
汗斑好發這些部位如何預防? 醫師親授遠離汗斑3大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01入秋後,早晚涼意,但白天仍覺潮濕悶熱,不少人在背部、頸部、前胸等處冒出咖啡色等不規則的汗斑,有些則是白色斑塊,模樣嚇人,且易反覆發作。皮膚科醫師提醒,有汗就擦,衣服濕了就換,身體保持乾爽,才能遠離汗斑。 -
消基會抽驗蔬果檢出陶斯松殘留 蔬果清洗3步驟安心吃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276蔬果是良好的纖維質來源,消基會近日公布青花菜、葡萄及蘋果等國外進口農藥殘留調查測試報告,抽驗18件樣品,僅1件蘋果被檢出不得使用於蘋果的「陶斯松」。專家建議食用前應該做到「浸泡」、「沖水」、「切除」這3大步驟清除農藥殘留的3步驟,以確保食用安全。 -
天氣熱到爆!汗流浹背無法停 止汗劑、體香膏哪個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25夏日炎炎,溫度動不動就飆高,林小姐才走兩步路便汗水淋漓,尤其是衣服腋下的地方,總是濕了一大片,讓林小姐覺得很不雅觀,更尷尬的是,腋下的汗水冒多了,還傳出陣陣異味。每年到了夏天,林小姐總是煩惱不已,朋友建議她可以擦止汗劑或是體香膏,改善惱人的多汗及異味問題,但林小姐一時間弄不清,止汗劑跟體香膏有什麼不同?兩者的差別很大嗎?用法是否也有不同? 兩者機轉差很多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蔡長祐表示,止汗 -
你以為只有腋下會飄異味嗎? 身體這部位臭起來更要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91腳心的汗腺比其他部位多出數倍且構造發達,出汗量也比較多,加上夏季悶熱的環境及包覆在密不透風的鞋子裡,更易出現如同台語所說「臭腳燒」的現象。細菌容易在這種濕熱環境下大量繁殖並分解角質蛋白,再融合汗水所含的乳酸、尿素等成分後,如鹹魚酸臭的味道就容易散發。 -
溫度持續飆升熱爆了!尿尿出現5顏色 當心恐中暑徵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29因為民眾網購情形增加,郵差、快遞、外送員等工作量暴增,不僅面臨送貨壓力更要長時間曝曬在太陽底下,若沒有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就可能因大量流汗造成脫水,進而引發熱衰竭甚至中暑,若處理不當,更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死亡率超過30%。 針對在戶外工作的外送人員,國民健康署提醒,「預防熱傷害3要訣」,以提前預防熱傷害的發生: 要訣1、保持涼爽1.裝備選擇‧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 -
老人臭不只和衛生習慣有關 「太養生」也是一大原因?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2527別以為「老人臭」只和衛生習慣相關,除了勤換衣服、多喝水,有助於使味道變少外,中醫師鄒瑋倫分析,「太養生」常吃含硫化物的九層塔、洋蔥、大蒜、韭菜等蔬菜,也是容易造成口味、體味重的主因,只要吃多了這些「硫化物」,就容易讓身體產生俗稱的「老人味」。想要避免老人臭,就要少吃含硫化物的蔬菜,也不吃重口味食物,更要正確排汗或泡澡。 -
大暑前後小心中暑!中醫針對陽暑、陰暑 推薦2款茶飲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779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大暑」前後氣候酷熱,民眾容易有中暑及日曬後皮膚紅癢,或者起小丘疹、水皰、風團等「多形性日光疹」症狀發生。中暑一般可分為「陰暑」、「陽暑」,針對這2種狀況,中醫師特別公開,適合陰暑喝的「香薷薑桂茶」及適合陽暑飲用的「清暑益氣茶」配方,幫助民眾夏天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