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切除乳房
-
裘莉抗乳癌! 預防性切除雙峰真有必要?!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55臨床顯示,BRCA1、BRCA2基因突變可能引起乳癌、卵巢癌。國外統計,一般人基因異常機率小於1%,罹患乳癌的婦女約有10%至15%有此基因突變。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蘇裕傑主任則表示,台灣這部分的統計數字更低,僅約4至5%的乳癌病患帶有BRCA1基因。 -
《跟明天說再見》紀錄片 呼籲重視乳房原位癌
癌症新知 / 乳癌61在《跟明天說再見》紀錄片中,黃美英沉痛表達自己年幼罹患小兒痲痺、長大又罹患乳癌的心路歷程。原以為苦難即將結束,但步入中年卻發現乳癌,當時醫師建議她切除乳房,但卻因害怕猶疑、就醫時間延誤,以致癌細胞擴散到肝臟。 -
乳房腫瘤大如壘球 婦人失血休克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475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拇山國際醫療癌症特別門診專任醫師夏和雄表示,這名婦人其實早在10年前就發現胸部長了小腫塊,當時就醫時醫生要求回診做切片,但她想起自己好友癌症治療過程的恐怖經驗,嚇得不敢回診,只有自行尋求中醫等民俗治療。 -
乳癌腫塊誤推拿 婦人確診已第三期
癌症新知 / 乳癌4421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楊圳隆表示,婦人6個月前發現乳房腫塊時,按壓會痛而以為是先前跌倒造成淤血,拼命想揉開,還找推拿治療,沒想到愈揉卻反而將癌細胞擴散範圍增大,送至醫院檢查時已是乳癌晚期,腫瘤有6公分大小,位置十分深入,且已發生轉移,婦人難以置信,至今還不願接受回診,醫師期望婦人的家人看到報導後,能勸說婦人接受治療。 -
乳房腫瘤整形手術 美麗與自信兼顧
癌症新知 / 乳癌2205國內乳癌患者5年存活率近9成,但台灣女性乳癌病患的年齡層,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葉名焮醫師表示,傳統外科乳癌手術,幾乎以「乳房全切手術」為主,對於乳癌患者來說,一旦乳房全部切除,便會失去女性重要特徵,即使透過重建,外觀恢復也不盡理想。因此,強調能夠盡量保住乳房的「保留性手術」,已逐漸取代乳房全切除手術。 -
兩岸三地大調查 台灣女性乳癌罹患率高
癌症新知 / 乳癌2657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乳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逐年攀升,據美國費城癌症中心(Fox Chase Cancer Center)針對東方女性進行研究,經交叉比對後發現,女性若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高(正常值為:18.5≦BMI<24),或停經後飲食習慣西化,例如攝取較多的紅肉、澱粉、奶類製品......等,罹患「雌激素受體陽性乳癌」的風險便會提高,民眾不可輕忽。 -
豐胸新觀念新趨勢 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1045 -
乳房重建選擇果凍矽膠義乳 自然風險低
癌症新知 / 乳癌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