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刮痧
-
炎炎夏日出不出汗 考驗體內新陳代謝調節機能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995今年還沒到端午節,台北已經飆破38度,烈日當頭的高溫讓許多人走不出冷氣房。對於難忍酷夏考驗的人,排汗太多、太少也成問題,這讓我們不禁想要問,排汗對於人體有什麽功能呢?如果都不出汗,對身體的影響是好還是壞? -
中暑刮痧眉角多 中醫師:非越痛越有效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1367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陳煒達表示,刮痧常見的適應症主要有兩大方向,其一為「表證」,即中醫所謂的「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邪入侵人體所造成的不適),包括身體遭遇外在天氣變化或避菌產生某些偏性而出現不適症狀,感冒和中數都屬於此類,初期可透過刮痧緩解;另一種則是「氣滯血瘀」,當身體的體液代謝功能變差,就會出現沉重的悶脹感,易產生慢性筋膜炎,可藉由刮痧或拔罐來緩解,改善體液循環。
-
不安全性行為 小心B、C型肝炎病毒入侵
癌症新知 / 肝癌3913肝基會教授楊培銘指出,國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台灣肝癌患者中約六至七成感染B型肝炎,兩成為C型肝炎,在B肝疫苗納入常規疫苗後,盛行率逐年下降,但C肝缺乏有效的預防,嚴重危害國人健康。 -
大熱天吃冰吹冷氣畏寒又頭暈 小心中陰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44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廖子嫻表示,夏日體內溫度升高,許多人為了消暑進入冷氣房或大口喝冷飲,因溫度差異過大,熱氣尚未散出就直接接觸到冷空氣,造成毛孔與血管驟然收縮,寒氣聚於體表或腸胃內,因而產生頭痛、肩膀緊繃、畏寒,但身體熱氣高等不舒服的症狀。 -
天氣熱老是中暑 吃冰反而散熱不易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209今年(105年)52歲江女士長期以來每逢高溫就頭昏腦脹,不舒服就去洗頭或請人按摩,痛到受不了就找家人刮痧,或吃冰品緩解疼痛。這一、兩年邁入更年期後,狀況沒有好轉,反而頻率更高,蹲下站起的瞬間,頭昏的症狀更加明顯。 -
頭暈刮痧後癱瘓 婦人誤為中風險送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91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說明,婦人車禍後就醫,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頸椎椎間盤有突出狀況,於是建議動手術,但婦人因為害怕手術後遺症而拒絕,以為靠復健就可以讓症狀緩解,結果卻不然。日前到田裡巡視,抱了一箱咖啡要送工人喝,突然感到暈眩,回家後由媳婦協助刮痧與推拿後,反而變得無法行走,以為自己中風。 -
刮痧用力過猛 恐破皮感染發炎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99630歲從事服務業的陳先生經常在大熱天下忙碌奔波,近來開始出現頭暈腦脹、疲倦乏力、肩頸僵硬、口乾口渴等症狀。最不舒服時,感覺頭部會跟著心跳、血管一起抽動,於是透過刮痧來緩解不適。 -
高溫濕熱 小心熱休克致死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169秀傳101皇家健康會所中醫師呂友文表示,人腦下視丘是身體的體溫控管中心,當身體暴露在熱環境下,身體皮膚及內臟的溫度感受器,會把溫度的訊息傳回下視丘,下視丘前區再透過降低交感神經活性,使皮下血管擴張,並藉由流汗產生蒸散作用,來散發熱量,讓身體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