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剖腹產
-
女明星懷孕不變胖 產後迅速苗條秘訣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067雅得麗生活診所林煜幃營養師指出,孕期監控體重是有必要的,尤其孕婦肥胖對胎兒的健康影響甚劇。肥胖容易提高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死產、胎兒神經管缺陷、剖腹產率、早產、兒童代謝疾病等機率,對孕婦和胎兒都有不良的影響。肥胖者懷孕或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這兩種情況都屬於高危險妊娠。 -
罕見雙子宮雙陰道人工受孕 順產雙胞胎
兩性關係 / 不孕症2764北榮生殖內分泌暨不孕症科主任李新揚說明,35歲李小姐多年不孕,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才發現自己為雙子宮雙陰道的患者,在其他醫院接受三次人工受孕與三次試管嬰兒療程,但皆未成功。 -
腹腔沾黏威脅女性健康 恐性交疼痛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3054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腹腔沾黏是一種常見又麻煩的婦科疾病。當腹腔組織與器官發炎或受傷,在修復的過程中產生不正常的結締組織沾黏,使原本分開的組織或器官相互黏在一起,形成腹腔沾黏。 -
子宮斷兩半經縫合 3年後仍順利產子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135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說明,許小姐與德籍丈夫定居達卡,在懷第一胎之前,就診得知子宮內約有2、3顆3公分大的肌瘤,當時國外醫師認為肌瘤不影響懷孕及生產,不料,懷孕後,肌瘤越長越大,讓她猶如懷了雙胞胎一般辛苦。 -
晚婚晚生 三成孕婦高危險妊娠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749蔡育倫說明,所謂高危險妊娠,包括早產、子宮頸閉鎖不全、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懷孕合併內外科疾病或感染等。此外,高齡產婦、早期破水、多胞胎與懷孕期間因母體或胎兒的先天性因素,導致增加胎兒、嬰兒死亡或缺陷,也屬高危險妊娠,對母親都有危險性。 -
今年首例腸病毒死亡個案 出生至死亡僅25天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029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該名產婦生產前夕發燒、身體不適,為避免將疾病傳染寶寶,於6月27日選擇剖腹產,但男嬰仍在出生後3天,出現腸病毒等不適症狀;病情持續惡化,7月4日轉至醫學中心,住進加護病房急救。 -
今年首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加護病房急救中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111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小男嬰出生前幾天,母親出現發燒、身體不適等情形,因此選擇剖腹產。初步研判,寶寶可能是在產程中遭伊科11型腸病毒感染,但也不排除是出生後,在親友探視時未做好清潔工作,將病毒傳染給寶寶。 -
剖腹產沾黏 婦人腰部僵硬抽痛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744童綜合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哲銘醫師說明,台灣約六至七成婦女於剖腹產後發生沾黏現象,這是因為接受剖腹產、子宮切除或是其他腹部手術後,組織及器官受損癒合時,會產生疤痕組織,與周邊健康組織沾黏,可能造成周遭組織或器官發生扭結,影響正常運作,嚴重時引起反覆疼痛。